《晏子春秋》有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话真是一点不假。诸葛亮就算再聪明,也没有料到他的儿子竟然是一根筋。在帮助刘禅对付邓艾的残兵时,竟然不听黄崇、李球等人迅速占领险要之地的良好战略,最终错失最佳战机,不但自己身死,就连在成都的老丈人刘禅也直接认怂了。你说,出现这样的局面又有谁能料到?
同样的,作为蜀汉开朝创始人刘备,他同样有着不小的过失!当年,关羽北伐失利,刘备第一没有做好与孙权的战略联盟。第二,也没有在关羽尚未崩盘之时及时派遣援兵。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身死。对蜀汉来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无独有偶,刘备对于自己的团队成员来说,他同样是有着不小的用人过错的。“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此乃是刘备得到长沙之后,当着诸葛亮的面说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一人,此人正是魏延。
...对于魏延,刘备似乎有着相见恨晚的感觉。一来因为魏延出力斩杀韩玄,如此关羽便可以轻而易举攻占长沙。二来,因为魏延勇武。早在刘备逃难襄阳之时,魏延便打开了刘琮的大门。虽然,刘备当时没有进去,但是魏延的名字从那个时候便记在了刘备的脑中。
后来,刘备入川图谋益州,刘备带的王牌大将也有他魏延。再到后来,刘备在汉中之战胜利之后,又特别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领镇远将军。刘备对魏延的提拔甚至是超过了当时的张飞,然而,刘备却是疏忽大意了。
魏延这个人其实是一个导火线,如果引导得不好,他便随时会引爆炸弹,而且一旦爆炸收拾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然而刘备,只是看到了魏延的可用之处,却忽略了魏延的本质。攻取长沙之后,诸葛亮一眼便发现了,魏延不忠不义,日久必生异样。只不过呢,被刘备阻止,魏延才得以保得一命。
...魏延到底是不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呢?其实,在刘备死后,他的野心便逐渐暴露出来。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这便是当时,魏延在做上汉中太守之后的表现。大概意思就是说,魏延善于训养士卒,但是极其不注重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大有那种,看不惯谁就弄谁的感觉。像这样性情刚猛的人,他怎么可能会甘愿臣服于一个孱弱的刘禅呢?仅仅从这一点来说,刘备当时的决定便是欠考虑的。
幸好,蜀汉有睿智的诸葛亮,孔明先生早在攻取长沙时便一眼看穿了魏延的本性,因而在孔明临死之前,才特意交待马岱,一定要在其死后,把魏延给除掉。
...那么,诸葛亮临死之前,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策划剿灭魏延呢?其实原因有4点,换句话来说呢,就是如果不除掉魏延,那么蜀汉在刘禅的统治时期,将会出现4种不可控制的局面,刘备当年的决定真的是太大意了!到底会出现哪4个麻烦呢?
第一点,威胁到刘禅皇帝位置。上文说过,魏延性情刚猛,如果他一旦有反心,孱弱的刘禅根本无法抵挡。再者,蜀汉后期人才远不如前期。试想一下,结果会如何?
...倘若,孔明在临死之前,不设计除掉魏延,估计刘禅的皇帝做不到公元240年。在蜀汉后期虽然谋有,蒋琬、费祎、董允,但是大将之才,似乎没有可能比拟魏延的。而姜维在魏延眼里也顶多算是一个实习生,王平、廖化、资历皆不如魏延。
倘若魏延一旦工作不如意,那便会心生反意。到时候,蜀国的局面将会是一塌糊涂,其局面在短时间之内根本得不到解决。
第二点,除掉蜀国内部唯一、可能会反叛的大将。众所周知,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在此时蜀国的大将其实并不是太多。吴懿、姜维、王平、廖化,这些人算是蜀汉能拿得出手的将才。然后就是加上他魏延本人,在这些人之中,姜维乃是诸葛亮传人,王平、廖化,同样乃是诸葛亮的粉丝。
而吴懿,他可是刘备的大舅子,他更不可能谋反。唯独剩下一个被安了20余年,“脑后反骨”标签的魏延。你说,诸葛亮会如何对待魏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得做掉了魏延。这样一来,蜀国绝对不会出现和曹魏,曹爽、司马懿类似的悲剧。
第三点,魏延的人际关系不好、与同事关系非常僵硬。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但是混江湖最注重的其实就是人际关系。要知道当初比魏延能力强上数倍的关羽,同样需要给曹操、吕布面子。因为关羽明白,如果,人际关系做得不到位,那么便会很难在江湖之上行动。四处碰壁不说,可能还会造成不小的舆论压力。
...而魏延,则正是不会做人,不会处事的典型代表。你看看,历史上对魏延的评价。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文长刚粗,不协不和。你仔细看看这些评论,能说明什么问题?很简单,魏延这个人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太过自负,恨不得整个蜀国的人都围绕着他转。
虽然善养士卒,但是魏延与他的同事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差到了极点。在他的同事之中,以杨仪最为拔尖。因为,其他人都害怕魏延的刚猛。而杨仪呢,完全不把魏延当一回事。经常跟魏延闹矛盾,又多次被诸葛亮调解。
杨仪,有一定的才能,而做丞相参军。而魏延,有统领之力,威望较高,但不团结内部力量,恐日久会反。综合来考虑,孔明只有消除内患。
...第四点, 魏延的前科并不好。魏延之前到底做过什么事情呢?很简单,魏延其实一早并不在刘备手下做事的。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 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这个记载发生在刘备逃亡襄阳之时,当时曹操紧追不舍,来到刘表的地盘,心想侄儿刘琮,怎么着也得救自己一命。
哪知道,刘琮确实怂货。硬是把刘备一行人给挡在了城门之外,这个时候,魏延就出马了,砍死了守城兵士,放了吊桥,口中直叫,“刘皇叔,快快进城!”,只不过,由于舆论的压力,刘备当时并没有进城罢了。
...其实,魏延最开始是跟随刘表做事的,亦属于荆州派系人物。其实,在魏延打算砍死守城兵士之时,就决定了投奔刘备。只不过,刘备当时并没有领他魏延的人情,回头拔马便朝着江陵去了。延乃拨马而逃,却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魏延当时与文聘交手之后,才发现刘备早已跑路,最终无奈之下才选择了韩玄,暂时先跟玄哥混口饭吃。
刘琮无能、刘表平庸,但是魏延也不该直接砍杀兵士,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这也难怪,在攻占长沙之后,诸葛亮非要说魏延脑袋后面长有反骨!有一、有二,难保不会再有三!魏延有了这个前科,诸葛亮能不防着他吗?
综合上述4种可能,魏延是定然不可能留于世上的。
...然而,在刘备看来,魏延确是可以重用之人。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你看,好不容易打下汉中之后,刘备竟然把汉中交给魏延来守。这不是扯淡吗?注意一个关键词叫“一军尽惊”,这个可不寻常,整体军中都为之感到惊讶。
证明什么,全体军人,包括,军士,估计都不看好魏延的。或许刘备,当时一心想着称帝,便忽略了魏延本人的人品问题。殊不知,品之大者,方可大用!犹如吕布之徒,能力再强,二袁、孟德,皆不敢用之也!
刘备生平重用魏延,其实上是一个不成熟的举动。虽然说魏延有一定的能力,但对于整个蜀汉的影响来说,亦是不小的。殊不知,留下魏延、任用魏延,将会给蜀汉后期,带来上述4种麻烦。
...儿子刘禅,本身能力有限,他又怎么可能应付得过来。虽然有诸葛亮辅佐,但是孔明哪里有抽得出多余的时间来调教魏延的人品,要知道,“本性难移”这个道理。总之,刘备任用魏延,是太过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