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推荐:《一掷千金的上帝》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这段记载在路加福音15章的著名比喻,若你也认为故事的焦点是小儿子,那你就错了。提姆·凯勒(Timothy Keller)在其书作《一掷千金的上帝》中指出。耶稣是以“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开展故事的,他认为,这个比喻最好的名称是“两个迷失的儿子”。

在《一掷千金的上帝》一书中,提姆·凯勒用前五章讲述了这个比喻的真正含义。小儿子和大儿子分别对应了现实中的哪些人?人类迷失离开上帝的两种路径?何为“罪”?何为“迷失”?“大儿子”类型人的特点?谁是真正的大儿子?之后又给人看到何为真正的“盼望”?如何把故事的教训落实在现实生活中。

小儿子固然是“离家的罪人”,以自我为中心,父亲还没有死,就要求分家产——这在当时是大逆不道,可以被扫地出门的,之后更拿着父亲给的资产在外挥霍、放荡,他的迷失显而易见。但大儿子虽没有离开父亲,也服侍父亲,也没有违背父亲的命令,但看到父亲为弟弟摆设筵席时,却对父亲很不客气,向父亲发怒,不愿进入父亲的筵席,他虽与父亲一起,心却没有一起。这两个儿子其实都是迷失的。

两兄弟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之下,却有着相同的动机和目标:他们都是要利用父亲,来得到他们心中那已经想好的真正想要的东西。他们认为能让他们快乐和满足的是财富,而不是父亲的爱。

提姆·凯勒说“几乎所有人都把罪定义成破坏一系列的规定,但是耶稣让我们看到,即使我们没有违反任何世上的道德规范,仍可能是在灵性上彻底迷失、且最放荡败坏的人。为什么呢?因为罪不只是指破坏规则而已,它也是将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上来做救主、主宰和审判者,就像比喻中的两个儿子各自在他们的生活中所做的事——寻求脱离上帝的权威。”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比喻的结局是放荡的“小儿子”已经进入了“父亲”的筵席,“大儿子”还在筵席之外,最终结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圣经》没有讲述。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了“大儿子”类型人的特征,讲述他们的迷失。

迷失的“儿子们”需要什么呢?首先他们需要上帝发出的爱,比喻中,虽然两个儿子都迷失了,但父亲爱了,都邀请他们进入自己的筵席。迷失的“儿子们”需要谁呢?需要耶稣——真正意义上的大儿子,他为了罪人的我们重回天父的家,而付上了沉重的代价——钉在十字架上。

唯有更深地了解福音,并将之深印在心版上,人们才可能有彻底的改变。作者独辟蹊径地向我们显明上帝是一位花费极大耗尽所有的上帝。对祂的儿女来说,若不说祂是“一掷千金”地施恩在我们身上,就不足以形容。不计一切的恩典,是我们最大的盼望,是我们生命改变的经历,也是这本书的主题。

作者介绍:

提姆·凯勒:戈登康维尔神学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道学硕士,威斯敏斯特神学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教牧学博士,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牧师。著有《为何是他》(The Reason for God)、《诸神的面具》(Counterfeit Gods)、《婚姻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arriage)等书。《新闻周刊》在介绍提姆·凯乐时,称他为“21世纪的路易斯(C. S. Lew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