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里的沉思
星学
看到街上张灯结彩,人群熙熙攘攘,采买送礼的满天飞,便知道又到圣诞节了。此时的福音刊物,照例会辟出圣诞专集来。其实关于这个西方第一大节日的由来,内容见地不外乎两大派观点。
圣诞之日非要旨
一种较「真」的坚持认为,12月25日这天并非圣子的真正生日,就连目前国际通用纪元公历法所计算的年代都有所偏差。以这一天作为圣诞日算是「将错就错」,以讹传讹。这一点确实已被广大基督徒所公认,不过如今社会已经把这节气极大地偏离了主旋律,逐步滑向了商业与世俗化的边缘,令原本圣洁、单纯地纪念主的初衷几乎丧失殆尽了。所以亟需正名,而不该这般大事庆祝。
另一种则委曲的诠释,当初基督教刚刚被罗马皇帝康士坦丁(Con-stantine,272-337AD)立为国教不久,算是出于护教之目的,特意将这个原系拜太阳神之生日的异教节期改作了庆贺耶稣降世,用此来冲淡、挤掉旧陋习俗对世人的不良影响,属于「明知故错」、因势利导。加之现今世风日下,一些人也仅仅是在这特别的时日才想起教会来,跑进里头瞧瞧,没准儿能被那热烈的氛围所感应,由着圣灵的召唤便奇妙地归信了。缘此庆祝一下也没啥不妥之处。
翻开新约圣经,确实找不到圣子诞生日子的记载。按照人之常情,如此重要的事,上帝理应默示人类,以便让万民有个欢祝喜庆的准确依据。可是偏偏就没有,或许神刻意隐去,因为耶稣降世主要是为了最后作挽回祭的,祂的死及复活才是焦点、重头戏,较之生辰来更具有非凡意义。四福音书中一致详尽记录了耶稣受难前后的细节及确切的死期,便支持了这一论点。因此基督徒纪念主的受难和复活节一事,就不存有什么争议分歧。
可见圣子的华诞究竟何日,并不恁地打紧,重要的是祂曾经「道成肉身」来到世上就足矣了,然后循之去思考祂降临的原委和用意。
神子降生的真谛
无庸置疑,过生日是我们人类的特定习俗,放之四海皆然。盖因吾等是被造之物,寿命有限,出生入死,有始有终。而造物主却是无限的,自有永有,创始成终,祂怎么会像区区人类那样去庆生呢?其实神的儿子在两千年前道成了肉身,来到凡间走了一遭,为的是担当全人类的罪愆,如沉默的羔羊被宰杀于十字架,以其宝血成就天父对人类的浩大救恩。而三天之后祂的复活、四十日后的升天,这些神迹在在表明了祂确确实实是天地万物的主,而不是一般的先知圣贤、宗教教主。
除却耶稣,古今中外的所有伟人贤达都无一不在死亡面前一筹莫展,难逃其毒钩。这罪的工价若是追溯到始祖的根源看,系人咎由自取的(创2:17)。正是这不可逾越的终老大限,发人深思那永生之道。正如《旧约》所言:「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7:1b-2)。由此也不难窥出死是重于生的。所以我们基督徒纪念耶稣之死,意义超过为祂庆生。
复活的盼望
当然啦,更为关键的是死而复生。如果耶稣像世人那样「一死了之」,那么信徒们便会作「鸟兽散」了,也就不会有基督教和后来历代历世数不清的追随者。可是祂确确实实复活了,人类史上惟有耶稣一人胜过了这死亡的权势,从而成为普天下所有信祂之人的美好盼望。祂也将永生的灵命赐给信祂而重生者,未来祂们也必会死里复活,在天堂永享福乐。只要今人悔改认罪,接受祂作自己的救主,就一定可以在末日之际劫后余生,或从坟里走出来,在空中与主相见;同在天国乐园里直到永远。
据史载,早期的基督徒在主后三百多年间里从没庆祝过耶稣的生日,大家只是持守主日、过复活节。后来出现的这个以「行政手段」人为设立的圣诞节,才流传到了今天。究竟它在属灵的里程中起了多么大的护教作用,这很难说得清楚。在此容我外缀一笔:其实神的道「法力无边」,祂的灵自如地运行在宇宙人间,无处不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需人来「保驾护航」。反过来,人类倒是需要时刻靠着祂来保守看顾,不遇到试探,脱离凶恶。
在这个时刻我们静下心来,瞧一瞧圣诞节的光景吧。从Christ's Mass缩写成Christmas,已经变为了Xmas,后者也可作如是解释:X代表莫名其妙;m代表钱财(money);a代表娱乐(amusement);s代表时节(season),成了人们纵欢享受的大好时机。到底还会有多少人在这一日真正去思想主降临的意义呢?
正本清源
再冷眼看一看节后的翌日,那将有余的礼物置于箱盒(box)里分送给穷苦人家,以「怜悯人的人有福了」之习俗(即Boxing Day的由来),亦都转变为起早贪黑、蜂拥至各大商场抢购便宜货的疯狂「群众运动」。而且在这长假期中,宴乐消费等挡不住的诱惑,弄得多元文化民主社会中的其它教徒们也有了微词,发声呼吁政府另辟别的宗教教主的诞生节庆,也作为公众假日来庆贺享受,以完全宪法中的信仰自由平等。甚至连不信教的国家,现也都纷纷兴起来过圣诞节,成了聚集大吃海喝、收送礼物、滑润社会关系的又一个借口。
这一些怪现象不能不让神的子民们感到一种尴尬,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在这虚华的热闹的背后,在这喧哗的杂音之中,基督徒难道不应该深刻检讨、好好反思一番,我们为主做了什么样的见证呢?从而当发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进行彻底的心灵、风俗上的「拨乱反正」,回归到义的康庄大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