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文经典 > 不被大风吹倒

第二章 人世也好,六道也好,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恩恩怨怨 喧嚣与真实

喧嚣与真实

一个人只有保持自己的真实面貌,才可能说真话,办实事,做好人。

要保持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还是挺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除了要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之外,还要跟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学生在学校跟老师和同学打交道,员工在家里面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在外也要跟公司的老板和同行打交道,这样的现实就迫使每一个人有几副面孔。无论多么坦诚朴实的人,在舞台上和卧室里都是不一样的,在公众面前和在家人面前,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尽量地以本来的面貌见人。今天演讲的内容是“喧嚣与真实”,这个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社会生活总体上看是喧嚣的,喧嚣是热闹的,热闹是热情,是闹,是热火朝天,也是敲锣打鼓,是载歌载舞,是一呼百应,是众声喧哗,是望风捕影,是添油加醋,是浓妆艳抹,是游行集会,是大吃大喝,是猜拳行令,是信口开河,是吸引眼球,是真假难辨,是莫衷一是,是鸡一嘴鸭一嘴,是拉帮结伙……确实是众声喧哗。

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一个社会不喧嚣。当然了,我们冷静地想一想,从多个角度来考量一下,喧嚣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喧嚣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因为原始社会里是不喧嚣的,我们去参观半坡遗址的时候,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场面,那肯定是不喧嚣的,一喧嚣把洪水猛兽引来了就有生命危险。回想漫长的封建社会,那个时候也是不喧嚣的。但是我们想象最近几十年来,是很喧嚣的,改革开放前几年比较安静,但是最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喧嚣,这种喧嚣有的是有声的,是在大街上吵架,或者是拳脚相加,有时候是无声的,是在网络上互相对骂。我想,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必须客观冷静地对待,既不能说它不好,也不能说它很好,所以这样一种现象,就像我刚才说的,实际上也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应该习惯喧嚣,我们要具备习惯喧嚣跟发现正能量的能力,我们也要具备从喧嚣中发现丑恶的清醒。要清醒地认识到,喧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能够保持稳定进步的是真实,因为工人不能只喧嚣不做工,农民不能只喧嚣不种地,教师不能只喧嚣不讲课,学生不能只喧嚣不上课。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实事求是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否则只喧嚣没饭吃。

关于真实,我想也是更加重要的社会基础,真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事实的本来面貌。有时候喧嚣会掩盖真实,或者说是会掩盖真相,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喧嚣不可能永远掩盖真相,或者说不能永远掩盖真实。下面我讲四个故事,来证明我这个论点。

第一个故事大概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的一个闯关东的邻居回来了,他在村子里面扬言发了大财,说他去深山老林里面挖到了一棵人参,卖了几万元人民币,从村子东头吹到西头,又从西头吹到东头。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请他吃饭,因为大家对有钱人和有经历的人还是很尊敬的。我们家当然也不能免俗,我们把他请来,坐在炕头上吃饭。他穿了一件在当时的农民眼里很漂亮的黑呢子短大衣,即便坐在热炕头上满头是汗,他也不脱下这件大衣。我奶奶发现他脖子上有一只虱子,便用手指将虱子捏下来,于是他的喧嚣就被虱子给击破了,因为一个真正有钱的人是不会生虱子的,过去人讲说“穷生虱子富生疖子”,我们知道他并没有发财,尽管他穿着呢子短大衣,但是他的内衣很破烂。又过了不久,这个人的表弟也回来了,也穿了一件同样的呢子短大衣。我奶奶说,你这件大衣跟你表哥的那件很像。他说我表哥就是借了我的。事实又一次击破了前面那个人喧嚣的谎言。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检察日报工作期间,曾经了解和接触了一些贪官的案件。其中某地有一个贪官,他平常穿着朴素,上下班骑自行车,给人一种非常廉洁的外观印象。他每次开会都要大张旗鼓、义正词严地抨击贪污腐败。过了不久,检察院从他床下面搜出了几百万元人民币。所以真实就把这个贪官关于廉洁、关于反腐败的喧嚣给击破了,事实胜于雄辩。

第三个就是我的亲身经历。2011年我在故乡写作,有一次到集上闲逛,一个卖桃子的人认出了我,说,你怎么还要来买桃呢?他点着我们市委书记的名字说,让某某某给你送一车不就行了吗,你不是当官的吗?我说,我不是当官的。他马上说,那是得花钱买。我买了他五斤桃子。我说桃子甜吗?他说太甜了,新品种。我说你给我给够秤,他说放心。结果回家一称,桃子只有三斤多一点儿,他亏了我将近两斤秤。桃子又酸又涩。真实又一次把卖桃人的喧嚣给击破了。

第四个故事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就是不久前的中考,我有一个亲戚,经常见,每次见他,他都义愤填膺地痛骂腐败,咬牙切齿,怒发冲冠。今年他的儿子参加中考,离我们县最好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差了五分,他就找到我了,说,就差了五分,你找一找人,让他去。我说现在谁还敢,反腐败的呼声如此高。他说我不怕花钱,我有钱。我说你让我去送钱,这不是让我去行贿吗?这不是腐败吗?你不是痛恨腐败吗?现在你这样做不是让我帮着制造新的贪官污吏吗?他说这是两码事,这是我的孩子要上学了。这个真实也把亲戚反对腐败的喧嚣给击破了。

我对这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没有任何讥讽嘲弄的意思,我也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假如我是我的那位亲戚,我的孩子今年中考差了几分,上不了重点中学,也许我也要想办法去找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大家在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家庭问题的时候,都是正派、刚强、廉洁的人,而一旦我们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尤其是涉及了孩子的事情,我们的腰立刻就软了,我们的原则立刻就不存在了,我想这有人性的弱点,也有社会的缺陷。我讲这四个故事没有讥讽意义,而是要通过这四个故事来反省,让每个人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社会喧嚣的时候,能够冷静地想一想喧嚣背后的那一面。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说得好听点儿是一个小说家。在小说家的眼里,喧嚣与真实都是文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写喧嚣,但是我认为,应该把更多的笔墨用到描写真实上。当然了,小说家笔下的真实,跟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它也可能是夸张的,也可能是变形的,也可能是魔幻的,但是我想夸张、变形和魔幻实际上是为了更加突出真实的存在和真实的力度。总而言之,面对当今既喧嚣又真实、万象纷纭的社会,一个作家应该坚持这样几个原则,或者说几个方法,来面对社会现实。首先,我们要冷静地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过去说,要研究一个人,就是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要察言观色,观察会让你获得外部的大量信息。然后,我们要运用逻辑来进行分析,我们要考量现实,我们也要回顾历史,我们还要展望未来。最后,通过分析得到判断,然后在这样的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描写,给读者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

(2014年8月19日)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