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总有同学问我:“润总,你一年要讲100多天课,要给企业做咨询,要写得到的付费课程,要每日更新公众号,还要运营付费社群进化岛,居然还有时间一年出国玩两次,你怎么能在一年之内做这么多事情?你到底是如何管理时间的?”

下面,我就来聊一聊时间管理的问题。

时间的颗粒度

2016年12月,网络上流传着一张王健林的行程表。这位62岁的中国首富,早上4点起床健身,然后飞行6000千米,出现在两个国家、三个城市,最终,晚上7点赶回办公室,继续加班。

看到这张行程表,网友们纷纷表示:受到了10000点的伤害。有人说:“最可怕的事情看来真的是比我成功N倍的人,居然惨无人道地比我更努力!”还有人说:“这世界,到底还给不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机会啊!”

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有不少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是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甚至都不愿想象的。我在朋友圈里写道:“外企高管们,很多远不到首富级别的同志们,都是这样的……”

而我从这张行程表里看到的,是另一样东西:职业化。

看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可以看出他的职业化程度。

那么,什么是时间颗粒度?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根据行程表,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很细,大约是15分钟。和省领导会见很重要?那就安排15分钟。

另一个把时间切成颗粒的人,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据英国《每日电讯报》专栏作家玛丽·里德尔(Mary Riddell)说,盖茨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5分钟是基本时间颗粒度,而一些短会,乃至与人握手,则按秒数安排。这哪里是把时间切成颗粒啊,这简直是把时间碾成粉末!

你不要觉得夸张,这个“按秒数安排”,我是亲眼见过的。

2003年,比尔·盖茨到访中国,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参加一些重要会面。

微软中国的同事们为了他的到来,一遍又一遍地测量从电梯口到会议室门口要走多少步,要花费几秒钟。我当时就在现场,亲眼所见每个会议室都坐着一位等着他握手、签字的重要客人。盖茨来了之后,依次进入每个房间,握手、签字、拍照、离开,几乎分秒不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王健林的是15分钟,盖茨的是5分钟,而大部分人的是1小时、半天甚至1天。

恪守时间,是职业化的最基本要求。

为什么很多人不守时?是因为他们的时间颗粒度过于粗犷。

有一次,央视的一位主持人采访王健林,不小心迟到了3分钟,结果王健林当着她的面,坐上车绝尘而去。这位主持人感慨说:一分钟不等,一点脸不给,老王就是霸气。

其实不是老王霸气,只是时间颗粒度是1小时的她,无法理解对一个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的人来说,3分钟意味着什么。

衡量一个人在商业世界中是否职业化,恪守时间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你理解了“时间颗粒度”的概念,就会明白,恪守时间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第一,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理解,是尊重的前提。

让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去评价一个时间颗粒度为15分钟的人的行为方式,他可能会说:“至于吗?耍什么大牌啊?”

时间颗粒度为1天的人,喜欢说:“你到北京了啊?那怎么不顺便绕到天津来看我一下啊?”时间颗粒度为半天的人,喜欢说:“你下午在办公室吗?我过来找你聊聊天。”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喜欢说:“路上堵疯了,我还有一会儿就到,你等我一下啊。”时间颗粒度为半小时的人,喜欢说:“这事微信里说不清楚,我给你打电话吧。”

这些话都没错。

但是如果别人不去天津看你、拒绝你的临时到访、不谅解你的迟到,或者不接你的电话,你要理解,那只是因为他的时间颗粒度和你的不同。

第二,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首先你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怎么检查?看看你约人开会,一般约多长时间。如果一约就是半天的会,那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半天。如果你的会都是以小时为单位的,那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1小时。

如果你的时间颗粒度是2小时,也不用自责。随着你越来越成功,时间越来越值钱,你的时间颗粒度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细。这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强求。

但是,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更具职业素养的商业人士,会懂得至少以30分钟为单位安排时间,以1分钟为单位信守时间。

这就是职业化。

第三,善用日历管理时间颗粒度。

现在的电脑、手机都自带日历工具,我建议你把所有行程安排都放入日历中,而不是大脑中,然后利用工具管理越来越细的时间颗粒度。关于工具,我个人比较喜欢用微软的Outlook,你也可以用手机自带的其他工具。

时间管理三层次

要做好时间管理,还可以对时间进行分层次管理。我曾经提出了以年为单位、以天为单位和以小时为单位的三个层次的时间管理(见图3-3)。

图3-3 时间管理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以年为单位的时间管理。

每年1月,我都会制订新一年的行动计划,并且审视去年的实施情况。这个计划包括:

(1)职业/生活目标;

(2)我的强项/弱项;

(3)具体的支持活动。

只有制订了一年的计划,我才知道有朋友叫我去唱歌的时候是不是该拒绝,我才知道晚上是不是应该放弃看《康熙来了》而研读逻辑,我才知道要定期在当当上买书,终身学习。以年为单位的“有目标的”时间管理,帮我省下来的是若干月的时间。

第二个层次是以天为单位的时间管理。

上帝公平地给了每个人每天3个8小时。第一个8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8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都是第三个8小时创造出来的。

如果你每天花3个小时上下班、2个小时吃早中晚饭、1个小时看电视,那你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只剩2个小时了。你可能会非常节省地用它来陪女朋友看电影,或者健身、唱歌、打打游戏。但是如果你能从交通、睡觉、吃饭上分别省出一些时间并把它们花在学习上,你的学习进步速度将是惊人的。如果你把这些时间花在拓展交际、锻炼身体、参加公益上,你的人脉增长速度也将是惊人的。

第三个层次是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管理。

人类和CPU一样都是分时系统,只不过芯片每秒分成上亿份,人类一小时分成四五份。

每一个时刻我们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被打断再转回来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时间被浪费在回忆刚刚在做什么、做到哪里。所以,我们需要锻炼在不同事务之间迅速切换的本领,这样就会更加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每一个时间段里做到100%的专注。这需要我们借助工具,把事情分为“轻重缓急”,然后按照规律去依次处理。

如果你不能以年的方式来管理时间,那么白白浪费掉的时间就会让以天、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管理变得毫无意义。如果你不能在每一天、每一个小时上有所节省,那么每年的时间也无法真正得到管理。这三种层次是缺一不可的。

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

一位朋友听完我的时间管理理论后,皱着眉头说:“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来管理时间,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来问我这样的问题,所以我很自然地给了他回答: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把你的双手十指交叉,紧紧地握在一起,不要松手。现在来看一看,哪只手的拇指在最上面?右手还是左手?紧接着,请你的几位同事也照做一遍。咦?他们中有人与你不同!那么,让我们来改变一下,试着故意让另一只手的拇指在上呢?怎么这么别扭?这么别扭的事情,怎么他就做得那么自然呢?我做得那么自然的事情,怎么他就那么别扭呢?

是的,这就叫“习惯”。习惯,就是别人做起来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非常自然。

你要去夏威夷旅行,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你会怎么安排这五天的旅程呢?你有两个选择:

(1)制定一个详细的日程表,列出每天早上去哪里、中午在哪里吃饭、下午去哪里。仔细审视,保证不会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景点,然后再出发。

(2)不制定任何日程表,只管带足胶卷,五天随性游玩,到喜欢的地方就多待一段时间,甚至住下来,到不喜欢的地方就立刻走。精心计划反而会破坏游玩的心情。

你肯定会说:“这还用说?当然是……”不急,问问你身边的其他五位朋友,你会惊叹:“怎么?他居然会喜欢这样旅游?太不可思议了!”

是的,在别人看来那么不可理解的行为,你却认为理所当然,这就是性格所致。

我刚学自行车的时候,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当时就很感慨:发明自行车的人不简单,第一个学会骑自行车的人更不简单。

但是,学会之后,我每天骑车上下学,到家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咦,我是怎么到家的?完全不记得了!

骑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当年痛苦学车的时候,觉得是车在骑我。当成为习惯之后,才是我在骑车。开车同理。有朋友说:“你开手动挡的车,很痛苦吧?”我说:“哪里,你不提醒我,我完全不记得我的右手在换挡,已经习惯了,一点都不痛苦。”

当我们把时间管理作为一项规则来遵守时,毫无乐趣可言,甚至感觉很痛苦,认为是时间在管理我们。但是,在时间管理成为习惯之后,一切就变得自然而然,这时才是我们在管理时间。

这和乐趣无关。觉得毫无乐趣,是因为那不是你的方式,不是你的习惯,不是你的性格。滔滔不绝的人觉得不善言辞的人无趣,不善言辞的人觉得滔滔不绝的人聒噪;精心计划的人觉得浪漫、随意的人不严谨,浪漫、随意的人觉得精心计划的人不灵活。这些都是一个道理。习惯不会让人痛苦,养成习惯的过程才会让人痛苦。

史蒂芬·柯维说过:“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需要养成一些重要的习惯,接下来的,就交给命运了。至于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以什么样的状态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不应该由别人决定。最关键的是,只要你享受其中,高兴就好。

小提示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

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半天,比如退休老人;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比如王健林;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比如比尔·盖茨。

在商业世界中,拥有受人尊敬的职业化素养——恪守时间,是一项非常基本的要求。而恪守时间的本质,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时间管理的三个层次,把事情分为“轻重缓急”,然后按照规律去依次处理。如果你不能在每一个小时上有所节省,那么每年的时间也无法真正得到管理。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如何从17分钟里省出17秒,而是判断这17分钟值不值得用于做某事,以及如何用17分钟省出17个小时。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