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前,有一位至交很认真地问我:“你有烦恼吗?”我说:“没有。”接着他问:“你快乐吗?”我说:“好像没什么不快乐。”他又问:“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吗?”我说:“让我再想想。”结果,一想就想了好多年。
很感谢这位当年如此质问我的好友。如今的我,终于可以负责任地替当时的我回答:我自认没烦恼,是因为没有面对生命深处的空虚;我对“是否快乐”的不笃定,是出于头脑的应对,真正诚实的答案是我“并不快乐”;至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能想出来的,只能活出来。而当时的我,并没有活出有意义的感受。
这一切是因为在迈向成功的路上,自己追求“出类拔萃”多过“展现自我”,运用“控制”多过“敞开”,“角色扮演”多过“真实自我”,寄托于“期望”多过“信心”,对挑战的“反应”多过“回应”……总而言之,就是“用脑”多过“用心”,难怪在“成功”之后活成那样。
最近在麦基卓和黄焕祥《新生命花园》(台版)这本书里,读到作者把人生分为两种,即以“权力”为本的“解决人生问题”之道和以“力量”为本的“迎接生命挑战”之道,深得我心,十分赞叹!
书中这么描述:当人生被视为威胁或问题时,解决之道自然就是通过掌控得到的“权力”。取得权力是为了掩盖、抵制焦虑,因为一个人越有掌控力,就越感觉不到焦虑和无力感;但焦虑和恐惧并未消除,只是埋得更深了。而“力量”则来自“开发自己的内在”,它是对自己一切特质的全然接纳,并依不同处境,带着觉察回应生命课题。这样的人,在开发力量的同时,更能保持与自己和他人的完整连接。
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分水岭,从以掌控为核心的“权力”之道,转化为以觉知为核心的“力量”之道,其间一步一个脚印的心路历程,无怨无悔,美不胜收。这里面的关键词就是:向外,掌控;向内,觉察,人生就此泾渭分明。
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要先追求成功,然后再“开发自己内在的力量”?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不是的!事实上,“走向内在”是一条漫漫长路,用一生的时光都未必能走完,哪还容得下蹉跎?
合理的态度是,每逢看到自己又掌控什么了,就提醒自己回到内在,多些觉察,让自己少使用权力,多开发力量。能够这样,成功的代价自会少些,果实也自会甘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