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致命三部曲

Chapter 1夺命枪王

Chapter 1
夺命枪王

东方枪王
AK-47突击步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875毫米(固定枪托型)

全枪重►4.3千克(含空弹匣)

弹匣容量►30发

有效射程►300米

“江湖地位”

在整个20世纪后半叶,AK-47步枪几乎就是突击步枪的代名词,没有任何一种轻武器能有它那样的影响力。从诞生之日起,AK-47几乎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有的地区冲突、国家政变和局部战争。无论在战火纷飞的中东,还是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无论是黑纱蒙面的反美武装,还是喋血街头的黑帮分子,AK-47都是他们顶礼膜拜的暴力图腾和杀人越货的必备武器。

时至今日,AK-47以过亿支的产量雄踞枪械生产榜的冠军宝座,排名第二的美制M16步枪的生产量还不到它的1/10。难怪美国《花花公子》杂志将AK-47步枪和苹果笔记本电脑、索尼录像机等一起评为“改变世界的50大产品”。而在枪械中,也许只有马克沁机枪和毛瑟步枪才能与它相比。

出世档案

每一种传奇武器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位传奇的设计大师。

AK-47步枪的设计者是卡拉什尼科夫,他于1919年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19岁时就参加了苏联红军,成了一名光荣的坦克手。1941年,苏德战争中,卡拉什尼科夫被一块炮弹碎片击中了左肩胛骨和胸部,随后被送往后方的野战医院。在养伤期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卡拉什尼科夫迷上了枪械设计,他阅读了大量轻武器设计方面的书籍。

伤愈出院之后,卡拉什尼科夫又进入了枪械学院深造。经过多次失败,他从德国的STG44型自动步枪上得到灵感,在1947年设计出了新型的突击步枪。这种新枪刚一面世,就以凶猛的火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赢得了苏联军方的称赞,很快被命名为AK-47。这里的“A”是俄语中自动步枪的头一个字母,“K”则是卡拉什尼科夫姓氏的第一个字母,“47”则代表着它出厂的年份。

每次谈起AK-47突击步枪,白发苍苍的卡拉什尼科夫都像一个骄傲的父亲提到自己的儿子一样。对这位获得过无数勋章的功勋设计师来说,AK-47只是一种可以用来保家卫国的武器。

alt

这张图片拍摄于1987年的黎巴嫩。这个中东国家在当时正陷入血腥的内战之中,无数和图片中的孩子一般大小的娃娃兵拿起了AK-47步枪和RPG-7火箭筒,成为了战场中的一分子。

alt

alt

在加沙地区,无数白纱蒙面、白袍罩身的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成员挥舞AK-47步枪的场景已经成了中东地区冲突与矛盾的象征。

History

历史链接

从1949年开始,AK-47步枪开始装备苏军部队。当时苏军制订了严格的保密制度:禁止对AK-47步枪拍照;除实弹射击外,步枪必须放在枪套中携带;就连射击后的弹壳也必须一一捡回,否则将受到军纪的严惩。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苏联全球扩张的开始,AK-47成了一种重要的军援武器,先后装备了十几个华约国家,这使它真正成了一种世界性的突击步枪。

战场表现

1966年越南战争爆发,AK-47步枪遇到了它一生的敌人——美制M14和M16步枪。美军的M14步枪比AK-47重0.8千克,射速却只有AK-47的一半,弹匣容量也只有AK-47的2/3。通常双方步兵刚一交火,使用M14的美军就被使用AK-47的越南游击队压得抬不起头来。吃了大亏的美军将刚刚研制成功的M16步枪运往了战场,可“身娇肉贵”的M16在越南潮湿的雨林中水土不服,子弹卡壳等故障不断出现。最终,AK-47在这场东西方枪王的对决中获得了胜利。

随着AK-47在越南的一战成名,它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非洲、中东和美洲地区。只要是有动乱和战争的地方,就能听到AK-47那清脆的枪声。1979年,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为支持阿富汗游击队的抵抗运动,美国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军火运往了抵抗者的大本营——潘杰希尔山谷,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大批仿制的AK-47突击步枪(20多年后,塔利班和美军战斗时使用的还是这批步枪)。

2005年,美国打算为伊拉克新政府的军队装备美制的M16或M4A1步枪,可伊拉克人坚持要求装备AK-47,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每个伊拉克成年男子闭着眼睛都能拆卸AK-47。今天,一些军事观察家甚至用黑市中AK-47的售价来衡量冲突地区的政治局势:当AK-47的价格在400美元以下时,那么这个地区的冲突即将结束;如果AK-47的价格突破400美元关口,则意味着该地区的武装冲突正在激烈进行。

绝技剖析

作为一种简单的武器,AK-47竟然能成为战争烈度的风向标,它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归结起来有4点:耐用、简单、杀伤力大和价格低廉。

AK-47能适应所有的恶劣环境,不论是潮湿闷热的热带雨林,还是风沙漫天的沙漠地区,无论是枪管进水进沙,还是被深埋在泥水之中,都不会影响它的正常使用。AK-47步枪使用起来异常简单,用卡拉什尼科夫的话说“猴子都能拆卸这支步枪”。世界任何地区的人,只要经过5分钟的简单培训,就可以拿着AK-47到战场上放枪了。AK-47发射的7.62毫米子弹的威力巨大,在200米的距离开火,子弹能以850米/秒的速度在人体上打出一个直径1厘米大小的伤口,然后弹头携带着巨大的动能在人体内翻滚,最后以500米/秒的速度穿出人体,出弹伤口甚至可以达到12厘米。此外,AK-47步枪还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和那些高科技武器相比,AK-47的售价绝对公道,一支全新的原装货也只要240美元。

当然,AK-47步枪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它的缺点同样明显:300米外几乎很难命中目标;后坐力过大,连发时枪口严重上跳……然而瑕不掩瑜,这些缺点并不妨碍AK-47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种突击步枪。美国探索频道将AK-47列为“世界十大致命武器”时,给了它这样的评语——AK-47步枪的出现,让缺乏训练的游击队也能击败庞大的世界性帝国,它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的象征。

Weapon Stories …

小镜头

发明AK-47突击步枪之后,卡拉什尼科夫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有夜视瞄准镜的AKN,有折叠枪托、专供伞兵使用的AKS,重量更轻的AKM,小口径化的AK-74和PK系列通用机枪,这使得AK系列步枪彻底成了一个庞大的枪械家族。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AK-47步枪就是男子气概的象征,挥舞着AK-47就是男子汉勇气与力量的象征。一些国家甚至还将AK-47放到了自己的国旗上(莫桑比克国旗的图案就由黄色五角星、锄头、书本和AK-47组成),它的受欢迎度可见一斑。

alt

西方枪王
M16突击步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5.56毫米

全枪长►1000毫米(固定枪托型)

全枪重►3.77千克(含满装弹匣)

弹匣容量►30发

有效射程►600米

理论射速►700发~950发/分钟

“江湖地位”

如果说AK-47步枪是枪械中的“北乔峰”,那么美国人的M16步枪就是稍逊一筹的“南慕容”。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5.56毫米的小口径突击步枪,M16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在4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装备了15个北约国家、80多个非北约国家,总产量达到了800万支,仅次于AK-47突击步枪;它参加了朝鲜战争之后的大部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它和AK-47的对抗几乎就是美国海外军事行动的缩影。

出世档案

M16的设计者尤金·斯通纳是一位和卡拉什尼科夫齐名的枪械设计大师。他少年时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飞机设计师,可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斯通纳32岁时就进入了鼎鼎大名的仙童飞机制造公司,但主要负责为公司下属的枪械公司设计步枪。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开始寻找一种轻型自动步枪,当时军方对新枪有3大要求:弹匣容量不能低于20发,装弹后枪重不能高于3.7千克,可以在500米距离上击穿防弹服和钢盔。就在其他设计师为这样苛刻的条件一筹莫展时,斯通纳却从飞机设计中找到了解决枪重问题的灵感。他用制造飞机的铝合金取代了传统的钢,用玻璃纤维枪托取代了木制枪托,一下子把枪重降到了最低。然而好事多磨,斯通纳设计的AR-15型样枪并不为美国陆军看好,倒是美国空军对AR-15欣赏有加,并将其正式命名为M16步枪。

战场表现

M16步枪真正成名是在越南战场上。当时美军装备的M14步枪又长又重,还只能以半自动模式开火,美国大兵在近距离对射中被越军的AK-47打得苦不堪言。万般无奈之下,美国陆军把M16当成了救命稻草,紧急运送了一批到越战前线。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仓促的决定差点让M16“身败名裂”。当时M16的生产商柯尔特公司夸口说M16是划时代的武器,根本不需要清理,军方也就没有为M16配备必要的清理工具,甚至连最简单的枪膛刷和通枪条都没有下发。很快,越南潮湿的天气就让M16步枪故障频发,火药残渣堵塞枪膛,子弹卡壳成了常有的事情。不少战死的美军士兵手中的M16步枪还处在拆卸状态,死不瞑目的美国大兵们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外形拉风的M16发射不出子弹。

一名训练中的“绿色贝雷帽”成员,请注意他手中的M16的枪托更长,枪口消焰器也取消了两个向下的开口,这两个细节可以确定他手中的是一把M16A2步枪。

alt

通过这次血的教训,美国军方终于明白了保养对M16的重要性,紧急生产了一批维护工具,连同一本漫画版的M16维修手册送到了每一个士兵手中。此外,美军大兵也想出了一些土法子:他们用安全套套住枪口,然后用胶带固定住,以避免灰尘进入枪膛。经过这些处理,M16步枪的故障率大大降低,它凶悍的火力给越军带来了重大的伤亡,被越军憎恶地称为“黑枪”。

alt

在伊拉克战争中,除了美军第3机步师的士兵全部换装了枪管更长的M16A4步枪外,上图中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大多使用的还是M4步枪或M16A2步枪。

绝技剖析

和苏联人在步枪设计上强调可靠性不同,美国人强调的是精确和美观,斯通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看的步枪肯定是好用的”。相比AK-47的可靠与耐用,M16在美观、可携带性和精确性上更胜一筹。M16的弹匣由铝合金制成,枪托、护木和握把是由玻璃纤维制成,全枪外形精巧,充分体现了美国式的工业水平。由于采用了5.56毫米口径的步枪弹,在负重相同的情况下,使用M16的士兵携带的子弹数量是使用AK-47士兵的两倍。

此外,小口径子弹的初速更快,M16的子弹初速达到了945米/秒,高于AK-47的850米/秒。而较高的初速度往往代表着更远的射程和更好的精准度。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就曾在600米的距离上将伊军士兵一枪爆头,而AK系列步枪在300米的距离上就已经很难有准确度可言。

有利就有弊,M16也有自己的问题。首先,它5.56毫米子弹的杀伤力和穿透力确实不如AK-47;其次,M16步枪基本上不能用于肉搏战,它由玻璃纤维制成的枪托一旦用于肉搏,十有八九会当场碎掉。公平地说,M16和AK-47都是20世纪最致命的单兵武器。

Weapon Stories …

小镜头

作为一位枪械设计大师,斯通纳既是一个直来直去的性情中人,又是一个严肃认真、不容变通的倔老头。1964年,负责陆军武器采买的众议员弗朗克通知斯通纳,军方将更换M16步枪的发射火药,并委婉地表示希望斯通纳本人能够理解,因为这会让双方在感情上舒服一些。而斯通纳则倔强地说了一句:“那就让我们双方都不舒服吧!”1996年4月24日,这位性格独特的枪械设计大师因为癌症病逝于家中,享年74岁。

古怪精灵
AUG突击步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5.56毫米

全枪长►790毫米

空枪重►3.6千克

弹匣容量►30发或42发

有效射程►500米

“江湖地位”

AUG步枪的“与众不同”,就在于它的外形,这种“屁股肥大、五短身材”的5.56毫米步枪看上去更像是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的道具,而非一种具有实战价值的武器。然而,就是这种外形古怪的步枪开创了步枪设计的革命时代。现在,AUG突击步枪不仅装备了数个国家的陆军,还广泛地被世界上多个保安机构和执法机构购买。另外,它还有不少“触电”的经历,在银幕中显示了它强大的威力,真是风光无限。可以说,AUG是商业上最成功的无托结构的突击步枪。

Weapon Stories …

小镜头

在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电影《尼基塔》中,女杀手尼基塔在浴室里一边和门外的丈夫聊天,一边娴熟地组装起一支AUG步枪,然后将窗外的暗杀目标一枪击毙。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尽现了AUG的可怕威力。

出世档案

AUG突击步枪之所以现在能如此风光,还多亏了当年奥地利军方的苛刻要求。它要求AUG的重量要比M16轻,枪长要接近冲锋枪,可靠性还不能比AK-47差。这让奥地利第一军火巨头——斯太尔公司伤透了脑筋。幸亏斯太尔公司也是经营了近200年的大公司,他们采用了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最终成功打造出了AUG这种集高射击精度和可靠性于一身的突击步枪。

绝技剖析

AUG突击步枪之所以能名噪一时,就在于它具备了无枪托、塑料身、千里眼、模块化这四大优点。

无枪托是指它去掉了传统的枪托,将弹匣移植到了枪托的位置,使得它身材变短,全枪长只有普通步枪的3/4左右,不但易于携带,也方便了射手抵肩射击。塑料身是指AUG的枪托、弹匣、握把全部由高强度的塑料制成,比金属更耐腐蚀,使用寿命也更长。千里眼是指AUG装有一具固定的1.5倍瞄准镜。模块化是指AUG全枪的枪管、弹匣、枪托等部件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轻松拆卸。AUG在“前辈”的基础上,聪明地融合了以往多种已知的设计理念,成为了一个可靠美观的整体。

但看似完美的AUG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它的瞄准镜、把手太小,近身搏击后容易折断。而且AUG的结构比较复杂,活塞与前握把挨得很近,易灼伤在前的手。并且它的体型前小后大,前“瘦”后“肥”,背带环的位置也不够合理,背挂、携行以及战斗使用难以得心应手。

三名士兵中,左侧的美军士兵手持的是M4A1步枪,而最右侧的澳大利亚士兵手持的就是AUG突击步枪。从枪管的长度来看,这应该是AUG突击步枪的标准型AUG-A1,也是AUG步枪装备最广泛的型号。

alt

冷酷的执法官
L85A1突击步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5.56毫米

全枪长►785毫米

空枪重►3.8千克

弹夹容量►30发

有效射程►400米

“江湖地位”

L85A1突击步枪为现代六大突击步枪之一。它采用了无枪托结构,全枪长缩短为785毫米,远低于美制M16A2步枪1000毫米的枪长。正是这200多毫米的差距,使得它可以让携带步枪的步兵在上下装甲车辆、直升机或室内巷战时更加灵活地出枪和射击。而它的4倍光学瞄准镜,让它能准确打击300米到400米距离上的敌方目标,L85A1也由此赢得了步枪界“执法官”的美称。

alt

L85A1突击步枪配有专门的多用途背带,士兵可以通过背带将枪挂在胸前,还可像背包那样将枪背挂在后背上。这不但方便士兵穿戴防化服,还便于士兵在特种作战时攀登障碍物。

出世档案

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替换老迈的“恩菲尔德大叔”(“恩菲尔德”4型步枪的戏称),英国开始研制一种7毫米口径的新型步枪。可英国人的样枪刚刚成型,北约的“带头大哥”美国就决定将7.62毫米步枪弹定为北约标准步枪弹。“噩耗”传来,英国设计师们几乎被气得吐血。无可奈何的英国人只好将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FN FAL步枪列为本国的制式武器。

alt

为了防止枪管进水进沙引起机械故障,英国国防部专门为L85A1步枪采购了上百万个枪管护套,以避免英军士兵不得不用避孕套保护枪管的尴尬再次出现。

一转眼到了1970年,步枪小口径化成为浪潮,心动不已的英国军方就委托恩菲尔德公司研制4.85毫米口径的新型突击步枪。这时美国又横生枝节,将北约步枪口径定为了5.56毫米。好在这回英国早有准备,恩菲尔德公司迅速调整了方案,于1985年正式推出了“恩菲尔德”单兵武器系统。这套系统一共有两种武器,一种是L86A1轻机枪,另一种就是位列现代六大突击步枪之一的L85A1突击步枪。

绝技剖析

无枪托、“短身材”、4倍光学瞄准镜的设计,让L85A1在多种战争场合上都能灵活应战,远距歼敌。但可怕的是,它对敌人致命时,对自己同样致命!原因就在于它太不可靠了:举枪扫射时,弹匣有可能掉落在脚面上;雨天或湿度过大时,光学瞄准镜上会一片模糊……这导致它在成为“执法官”的同时,也成了国际轻武器市场人见人憎的“怨妇”。除了英国的海陆空三军装备了大约40万支,沙特阿拉伯和莫桑比克半卖半送地各装备了千余支外,L85A1突击步枪就再也无人问津。

法兰西勇士
FAMAS突击步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5.56毫米

全枪长►757毫米

空枪重►3.61千克

弹匣容量►25发

有效射程►300米

“江湖地位”

作为步枪小口径化之后出现的第一批无托结构步枪,FAMAS步枪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标配的两脚架、长长的整体式提把让FAMAS步枪充满了法国人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而非致人死命的利器。

FAMAS步枪在乍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经受了战火考验,以其优良的性能,赢得了参战士兵的喜爱。除法国陆军、外籍兵团和海军陆战队陆续装备了28万支左右的FAMAS步枪外,非洲的塞内加尔、乍得、加蓬等法语国家和亚洲的菲律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都装备了一定数量的FAMAS步枪。

Weapon Stories …

小镜头

FAMAS的结构非常有特色。由于FAMAS采用无托结构,机匣位于贴腮处,抛壳方向可以左右两边变换,便于左撇子射击时不会被弹壳打到脸上。另外,FAMAS不需要安装附件即可发射枪榴弹,包括反坦克弹、人员杀伤弹、反器材弹、烟幕弹或催泪弹。

出世档案

20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研制自己的下一代制式步枪。一向特立独行的高卢雄鸡既不想延续传统的7.62毫米口径,又不想顺应美国人掀起的小口径之风,就别出心裁地将未来步枪的口径定为了7.5毫米。可随着美国一声令下,整个北约的步枪口径都在向5.56毫米口径靠拢,势单力孤的法国人也只好向美国看齐,将研制中的步枪口径调整为5.56毫米。1979年,被命名为FAMAS(法语中“轻型突击步枪”的意思)的新型步枪正式装备法国伞兵部队。

绝技剖析

FAMAS步枪的全枪长只有757毫米,这让使用它的士兵可以在更短地时间里出枪射击。特别配备的塑料制两脚架,不但重量适中(大约为230克),还让FAMAS步枪的精确性大大提高。在法国陆军的多次试验中,在风速为40千米/小时的情况下,FAMAS步枪射击100米标靶的精度和AUG突击步枪不相上下,杀伤力还略高于AUG。

但FAMAS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的明显,就是子弹太少。25发子弹显得不够用,火力持续性差;瞄准基线高,如果加装瞄准镜会更高,不利于隐蔽;枪膛靠后,离射手头部比较近,发射时的噪音大,抛出的弹壳和烟雾会影响射手。

图中手持FAMAS步枪的战士隶属于法国外籍兵团的第一步兵团,他们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作为法国的代表参加了对伊拉克的作战行动,这是FAMAS第一次参加局部战争。

alt

雷神之槌
M40狙击步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117毫米

空枪重►6.5千克

供弹方式►5发弹匣

最大射程►800米

在越战之后,M40狙击步枪成为了美军狙击手爱不释手的武器,它参加了越战之后大部分美国发动的地面军事行动。左数第二名美军士兵右手所持的就是M40狙击步枪。

alt

“江湖地位”

对于信奉“一颗子弹,一条生命”的狙击手来说,狙击步枪无疑是他们最信赖的“战友”;对于战功赫赫的苏军狙击手来说,“红色枪王”SVD就是他们的第二生命;而对于同样桀骜不驯的美军狙击手,绿色的M40狙击步枪才是让他们感到安全和力量的“雷神之槌”。M40生产定型后,美国人正式对外宣布: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狙击步枪诞生了。

alt

M40狙击步枪列装驻越美军之后,它的黑胡桃木枪托在炎热潮湿的雨林中极易发生膨胀变形,从而影响射击的精度。后来,美国军方用玻璃纤维枪托代替了容易受潮的木制枪托,这才让M40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

出世档案

M40狙击步枪是1966年越战开始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制式狙击步枪。由著名的雷明顿M700系列警用狙击枪衍生而来。M40A1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兵工厂制造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40A1通过更换枪管、枪托及其他零件的方式,陆续换装成新型的M40A3。

战场表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并不重视狙击手的培养,也没有专门的狙击步枪。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行踪不定的北越狙击手将美军折腾得鸡飞狗跳,吃了大亏的美军这才明白可以和狙击手对抗的只有狙击手。在积极培训专职狙击手的同时,美国军方还将雷明顿军火公司生产的雷明顿700型步枪更名为M40狙击步枪,并将其大量装备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

绝技剖析

和SVD的半自动射击方式不同,M40狙击步枪是一种完全手动的狙击步枪,而且弹匣中只装有5发子弹。每打完一枪,狙击手就要拉开枪机退出弹壳重新上膛。一旦近距离遭遇敌人,最佳的选择就是扔掉M40,掏出手枪迎战。M40的这种设计也有美国人自己的考虑:首先,美国人追求的是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手动的狙击步枪在射击精度上比半自动的狙击步枪要高一些;其次,狙击手本来就是躲在黑暗中远距离杀伤敌人的兵种,近距离遭遇敌人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

红色枪王
SVD狙击步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220毫米

空枪重►4.3千克(空枪含瞄准镜)

供弹方式►10发弹匣

有效射程►800米

“江湖地位”

从外形上看,SVD狙击步枪简直就是AK-47的加长版。在技术性能上它也和AK-47一样,走的都是“朴实无华”的路线。在美国狙击手眼中,SVD不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步枪。但它被设计、制造得出奇的好,是一种极好的延伸射程的班组武器。凭借其可靠耐用的品质,SVD得到了长期而广泛的应用。除前苏联、俄罗斯外,埃及、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军队也采用并生产SVD。

History

历史链接

在苏联军队中,每个班配备一支SVD。装备SVD的士兵接受针对该武器的专门训练。装备SVD的射手和整个班一齐行动并延伸整个班的有效射程至600米或更远。由于其设计是出于延伸班射程的简单目的,SVD是一支坚固耐用的步枪。

出世档案

20世纪60年代,曾在二战时深受狙击手喜爱的“莫甘同志”已经无法满足战场的需要了。1958年,苏联提出设计一种半自动狙击步枪的构想,要求提高射击精度,又必须保证武器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可靠地工作,而且必须简单轻巧紧凑。

有幸承担新枪设计工作的是苏联轻武器设计大师德拉贡内夫,他和卡拉什尼科夫同为苏联轻武器界泰山北斗级的人物。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拉贡内夫就从事军械研究工作,对苏联和德国所有的狙击步枪都了如指掌。正是在他的直接主持下,SVD狙击步枪在1963年正式问世,迅速装备了苏联红军。此后,德拉贡内夫的名字也成了苏俄制狙击步枪的代名词。

alt

远景处靠墙站立的巴勒斯坦战士手持的就是SVD狙击步枪。作为一种明星武器,SVD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中国也从苏联获得了SVD狙击步枪的生产权,并将其定名为79式狙击步枪。2007年热播的军事大剧《士兵突击》中,男二号成才使用的85式狙击步枪就是79式的改型,相当于SVD的“中国亲戚”。

战场表现

SVD狙击步枪使用7.62毫米的铜芯子弹,在800米范围内它能够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在越南战争中,使用SVD狙击步枪的北越士兵成为了美军的死敌。尽管许多美国狙击手不屑地表示SVD根本就不是一种真正的狙击步枪,顶多是一种特等射手的专用步枪,可他们也都承认SVD确实是一种简单好用的武器。

绝技剖析

SVD的枪托进行了镂空,大大减轻了全枪重量,它的战斗重量只相当于美制M40A3狙击步枪的一半。SVD的扳机护圈很大,士兵戴着棉手套也可以射击,充分照顾了大部分时间要在严寒中战斗的苏军士兵。最别具一格的是SVD狙击步枪在准星下方还设计了一个刺刀座,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加装刺刀。这在狙击步枪里算得上前无古人,充分体现了苏军刺刀见红的作战思想。

火力之王
“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12.7毫米

全枪长►1447毫米

空枪重►12.9千克

弹匣容量►10发

有效射程►1800米

“江湖地位”

如果说12.7毫米口径的狙击步枪是狙击舞台上的重量级拳王,那么M82A1型狙击步枪就是穆罕默德·阿里那样的存在。这种结构简单、威力巨大的狙击步枪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大口径狙击步枪中的“统治级武器”。巴雷特M82的军警用户至少有30个国家或地区。从美国海军陆战队到法国外籍兵团,从好莱坞大片《迈阿密风云》到拥有无数玩家的射击类游戏《三角洲》,M82A1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Weapon Stories …

小镜头

“巴雷特”M82A1同时出现于许多好莱坞电影中(如《生死狙击》、《海豹突击队》、《机械战警》、《迈阿密风云》、《暗杀王牌》、《射手王》、《蓝波4》)和电脑游戏(如《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战地风云2》)里,但各电影都有所夸大其性能,误解包含有能打下客机。实际上M82A1只能打中停放的飞机,只有超乎常人的射手才有可能在10发弹匣内打落高速飞行的飞机(假设在射程内)。

出世档案

M82A1如此声名显赫,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武器竟然只是一位摄影师兼打猎爱好者一时涂鸦的产物。1980年,一位名叫朗尼·巴雷特的摄影师和朋友在田纳西州打猎,这位老兄糟糕的射击技术让他没少被朋友嘲笑。一怒之下,巴雷特先生决定自行设计一款威力大、射击精度高的步枪,这就是后来的M82A1型狙击步枪。

作为“火力之王”,“巴雷特”M82A1并非徒有虚名。美国海岸警卫队曾使用M82A1进行缉毒作战,有效地打击了海岸附近的高速度运毒小艇。

alt

除了美国军方,包括警察局、联邦调查局在内的美国执法机构也非常看好M82A1,因为它在打击犯罪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打坏犯罪分子车辆的引擎,迫使其停车;或者是打穿坚固的水泥墙壁或金属门窗等。

绝技剖析

今天看来,M82A1被归类于步枪实在是对它的一种“低估”。这种12.7毫米口径,可以使用重机枪子弹的狙击步枪有一个更能反映它杀伤力的定义——反器材枪。所谓的反器材,指的是M82A1可以打击诸如停在机坪上的战机、盘旋的直升机、轻型装甲车辆等敌方目标。

在实际战斗中,很少有人使用M82A1攻击敌方人员。因为12.7毫米口径的金属子弹即便是从人体的非要害部位擦过,巨大的动能也可以轻易地将人体截为两段,那血腥的场面足以让最冷酷的狙击手噩梦缠身。此外,那些深入敌后作战的狙击手也很少选用M82A1,不仅因为它12.9千克的体重让人望而却步,更因为它射击时产生巨大的烟尘和声音足以让黑暗中的狙击手变成阳光下的“活靶子”,倒是那些擅长于拍摄枪战片的导演们很看好M82A1“粗犷的身材”。

地狱夫人
“勃朗宁”M2HB机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12.7毫米

全枪长►1653毫米

空枪重►38.2千克(空枪,无三脚架)

理论射速►580发/分钟

最大射程►7400米

“江湖地位”

作为一种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传奇武器,M2HB重机枪算得上美国武器库中的“六朝元老”。它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服役寿命之长简直让人难以相信。直到今天,这位88岁高龄的“老兵”仍然在战场上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M2HB征战四方,因为它杀伤力惊人,只要命中就可以轻易地将人体撕成两段,所以美军士兵送给了它一个“地狱夫人”的绰号。

从1933年生产定型到1946年暂时停产,M2HB重机枪的总产量超过了200万挺。到20世纪90年代末,除了美国外,世界上还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使用这种机枪。

出世档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火力更强的大口径机枪以替代一战期间装备的7.62毫米机枪。1921年,美国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设计出了12.7毫米口径的新型机枪,并被迅速定名为M2重机枪。但在后来的使用中发现,M2式机枪的枪管过薄,射击时温度上升太快,难以持续发挥火力,于是勃朗宁在1933年又研制出了重型枪管的M2式机枪,这就是后来纵横四海的M2HB重机枪。

战场表现

在越南战争的初期,北越游击队使用苏制12.7毫米机枪袭击美军运输车队,把只装备了7.62毫米M60机枪的美军打得伤亡惨重。后来,美国人将M2HB装上了军用卡车和游击队进行对射,这才扭转了战场颓势,M2HB重机枪的威力可见一斑。越战结束后,M2HB陆续配装在了“悍马”高机动越野车和巡逻艇上,成为了地面和海上的多用途支援武器。

绝技剖析

M2HB重机枪的口径达到了12.7毫米,枪管就重达13千克,再加上射击时必须加装的三脚架,它在不装弹时的重量达到了38.2千克。这个重量对于步兵来说有些过分,但M2HB出世时就被指定为车载或船载武器,所以体重并没有妨碍它成为世界上装备范围最广的12.7毫米机枪。M2HB可以发射穿甲燃烧弹、脱壳穿甲弹等多种弹药,射速达到了每分钟450发~550发,最大射程也达到了7.4千米。

兰博之枪
M60系列通用机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105毫米

空枪重►10.51千克

理论射速►550发/分钟

有效射程►1100米

其实不只是《第一滴血》,M60在《阿甘正传》、《战争启示录》、《黑鹰计划》等电影中都曾亮过相,它的威猛表现至今仍让许多影迷怀念。

alt

“江湖地位”

不管是喜欢美国动作片的影迷,还是喜欢轻武器的军事迷,对史泰龙和他主演的《第一滴血》系列电影都不会陌生。那个头蒙红头巾、肌肉发达的兰博在屏幕上所向无敌,特别是他身上交叉挂着两条100发的7.62毫米机枪弹链,端着一挺“海豹”专用M60E3型机枪横扫敌人的镜头更是成为了战争片中的经典。

Weapon Stories …

小镜头

在越南战争中,M60机枪作为班用支援和压制火力得到了实战的检验,凭借可靠的性能和便利的维护,它赢得了美国大兵的喜爱。

出世档案

M60系列通用机枪是美国斯普林菲尔德枪械工厂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的一种7.62毫米机枪。M6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的设计工作起始于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经过T44式、T52式、T61式等多次改进,于1957年正式定型为M60式,并全面投产。1958年开始装备美军,替换7.65毫米勃朗宁M1917A1式、M1919A4式重机枪和M1919A6式轻机枪。

M60式通用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机枪之一,除美军装备外,还有韩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军队使用它。据不完全统计,至今M60式机枪已经生产了25万多挺。

为满足不同战斗部队需要,美国还研制了许多M60式变型枪,型号主要有M60C式、M60D式、M60E1式、M60E2式、M60E3式。其中的M60E3式是80年代应美海军陆战队对轻机枪的要求改进的,已于1985年开始列装,现已装备2万多挺。

alt

M60的机枪射手一般的射击频率是6发到9发子弹的短点射,然后暂停一两秒钟,接着再进行一组短点射。以这样的规律持续射击,M60的射速可以维持在每分钟200发子弹上下。

绝技剖析

M60式机枪具有重量小、结构紧凑、火力猛、精度好、用途广泛等特点。它的枪管采用衬套式结构,在抗烧蚀性能上得到了提高;机匣、供弹机盖等都采用冲压件,具备了质量小、成本低的优点;枪内广泛采用的减少摩擦的滚轮机构,使得射击振动较小。导气式工作原理,使得它结构比较简单,不需要机枪常有的气体调节器。但它也存在一些“不太便利”的地方,如由于导气式工作原理造成的射速无法调节,由于提把装在机匣上,导致更换枪管时需要戴手套操作等。

战场锯条
“米尼米”M249机枪

alt

●实战性能

口径►5.56毫米

全枪长►1040毫米

空枪重►7.5千克

供弹方式►200发塑料弹箱或100发软弹袋

有效射程►1000米

最大射速►750发~1000发/分钟

“江湖地位”

在很多反映伊拉克战争的电视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身穿沙漠迷彩服,头戴凯夫拉防弹头盔的美国大兵双手握着“拉风”的M249四下警戒。M249凭借其轻型的身躯、可灵活机动的操作、精准的命中率、良好的性能,以及超强的适用性,赢得了“战场锯条”的绰号。

出世档案

要说来历,“战场锯条”的身世并不简单。

20世纪70年代,美国海、陆、空军和国民警卫队向全球军火商招标一种5.56毫米的班用机枪。采购有四大要求:重量必须在10千克以下,可由单人携带和维护,有效射程必须达到1000米,可以击穿单兵防弹服。美国著名的轻武器生产商阿伯汀武器实验室、岩石岛兵工厂和欧洲老牌军火商比利时的FN公司、德国的HK公司四巨头展开了激烈的竞标比拼。

被浸泡在盐水中,取出后不做任何擦拭就立刻射击;放在高温高湿的柜子中10天,取出后立刻射击……在一系列魔鬼试验下,FN公司的“米尼米”XM249机枪以其卓越的可靠性能胜出。没有苛刻的条件和魔鬼式试验下的千锤百炼,也许就不会有如今的M249。

绝技剖析

“米尼米”M249机枪的主要特点是:枪管靠凸轮定位,更换迅速方便;气体调节器有3个位置——正常、应急和发射枪榴弹用,能发射杀伤、爆炸枪榴弹和破甲弹;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用弹匣供弹,危急时刻还可以插上M16突击步枪的弹匣直接投入战斗。这使得它在实战中具有超强的适应性。

另外,加上200发弹链也不过9.5千克的轻巧身材,也使它在实用性方面比空枪重10.5千克、需要两到三人维护操作的M60机枪优越得多。

由于这些优点,现在的“米尼米”M249机枪已经成为了美军的制式武器,并陆续发展出了标准型(长枪管)、伞兵型(短枪管)和车载型(无枪托)等诸多型号。不过,在海湾战争中还是暴露了它威力稍弱、弹箱有时挂不住等问题。

M249机枪在外形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枪身中部的那个提把,它的出现让射手在更换枪管时不会被温度极高的枪管烫伤。

alt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