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教导我们什么?

第十二章、再次被困
对付那些顽固的罪,你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在一天甚至一周内,或许你都不会再滑回到旧习惯中。 你很满意,认为自己终于已经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 你开始自以为有进步,于是变得乐观。
然而“砰”地一声,你跌回到了底层。 你犯罪了! 你以为你已经克服了罪,但它重新又出现在你面前。 你迷惑了,正如你所怀疑的:终究还是不能得胜。
我们都尝过胜利后又失败的滋味。 我们站了起来,可最后还是会在光滑的斜坡上跌倒。 我们都在踌躇要不要重新站起来。
发生了什么事? 可能有几样。 从前有个酒鬼叫杰利顿,他发现了酗酒者们的“周期”[God Is for the Alcoholic(Chicago;Moody Press,1975)]。 当我研读了这本书后,我可以总结出这种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到的周期,只是形式上或许会有所不同罢了。 杰利顿经过很多的思考和祷告,上帝给了他亮光,总结出为什么酗酒者往往在成功戒酒后又会重新喝酒的周期。 杰利顿说,这个周期需要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
首先,酗酒者很希望自己戒酒能够彻底成功。 他的确成功过。 他再也不愿愚弄自己了——感觉就像走进一个陌生的房间,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达的。 想起过去的耻辱,他冷静了好一会儿。
这种感觉通常是你摆脱罪的第一步,你厌倦了体重增加,负担加重等等。 你是这样的讨厌失败,以至努力尝试寻找释放的方法。 然而很多基督徒并没有到达这一步,所以他们仍然被罪困扰着。 一些较讨厌的旧习惯或许会离去,但那些顽疾却不会。 一些罪恶的习惯对你来说还是一样的充满吸引力,所以你仍无法完全抛弃它们。 正如我们强调过的,上帝要我们渴慕胜利的原因不是为了个人的满足。 但是通常,开始寻求自由始于你对失败的厌恶。
第二杰利顿注意到酗酒者开始因为清醒而骄傲起来。 他们会说:“你看,我已经三周没有喝过酒了。” 他开始自以为了不起,因为他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工作,而儿女们也重新尊敬他。 随之,当看到朋友们喝酒,他会以高傲的态度对待他们。 他在心里想着:“谢谢上帝,我永远不会像他们这样愚蠢了。” 虽然如此,对他来说,逃避那持续强烈的酒的吸引不是件容易的事。 社交性的饮酒是可以接受的,他接受了朋友们的邀请。 他仍为自己成功戒酒沾沾自喜,但私下却担心自己会不会又重陷旧习。 杰利顿说:“这是‘空杯饮酒期’,这时这个人必须挣扎着决定要不要再喝酒,他在一群喝酒的人中不受欢迎,他受不了酒精的气味,闻到就开始烦躁不安。 对于别人让他再喝酒的建议,他认为这是一种人身侮辱。”
但当忍受了一段时间的挣扎后,这个酗酒者开始认为自己已经切断了酒瘾,于是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觉得更好了。 甚至或许他开始去做礼拜,所以他认为自己的属灵生活已经步入正轨,他呼吸着自由释放的空气。 最后,一切都会好的。
接下来的一个阶段,他认为自己最终控制了酗酒这个问题。 喝酒的机会还是像以前那样多,一个问事对他说:“嗨,你可以把握分寸的。” 之前,他一直都在拒绝这种提议。 但现在,他觉得既然自己是新生活的主人,就这么喝一次也没问题。 所以他说可以,就仅此一次。
在这点上,杰利顿说,酗酒者有两个思维方向。 第一种认为,如果在一次喝酒上可以停下来,他就确认自己可以解决酗酒问题了,酒不再对他构成威胁。 结果发现酒再端上来时自己就很容易喝第二杯。
第二种认为,那一次饮酒会使他对酒的欲望重新燃烧起来。 杰利顿写道:“一次就足以让他跌入酗酒的深渊,就如被推下悬崖那样快。”
无论以何种形式,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他将再次彻底地成为酒精的牺牲品。 杰利顿提到一个花十年时间完成戒酒周期的医生,从试喝半杯啤酒开始,只到再次酗酒,最后他毁了整个家。
你的问题或许不是有关于酒精中毒,但我猜想你的“周期”有着同样的模式。 至少我在其它罪里经历了相同的阶段,我已经走过整个周期,让我们看看从自己的失败中学到了什么。
上帝教导我们什么?
上帝用我们的失败教给了我们一些功课。 在我们失败时,我们学到了一门有关失败的神学课程。 很生动地提醒我们“失败之前必有骄傲”,班杨说的是对的:“谦卑的人不必担心跌倒。”
是否记得攻打艾城的以色列人? 他们刚占领了有着坚固城墙的耶利哥城。 上帝行了神迹,城墙倒塌了。 下一个是更小艾城。 刚刚走出耶利哥的胜利,人们都觉得派一支小分队就足以攻取那座城。 但以色列民失败了。 以色列民的自信是不对,在对胜利的狂热中,他们忽视了发生在阵营中的罪。 过去的战绩不能保证将来的胜利!
我们必须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当我们自以为已经掌控了局势,一连串的胜利抬高我们而招致失败。 我们中没人有资格说:“这个罪我已经控制,以后再也不会去犯。” 上帝憎恶一切自义、高傲、论断的态度。 我们很容易这样说“我绝不会做他所做的事”。 说这句话的人其实不知道自己的有限,我们中间没有人敢说他不可能犯某样罪。 我们之所以没有与他人犯同样程度的罪,是因为我们没有犯那种罪的机会,更重要地是,那是神的恩典在保守我们。
是否记得那个进入圣殿祷告的法利赛人? 我们通常记得他在上帝面前反复述说他的善行,但经常被我们忽略掉的是,他不将自己的好行为归功于神。 至少他说过:“神阿,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路18:11)。 但尽管他感谢神没让自己与其他人一样,他也没有得到上帝的怜悯。 为什么? 因为即使是以上帝的名去做好事,也不能保证上帝会接受我们。 税吏被主接纳,因为他明白唯一能让他被神接纳的就是上帝的怜悯。
甚至有人常说(通常是衣着得体的基督徒偶然探访无家可归的收容站),“我去是因为神的恩典。” 这难道不能称之为自义吗? 我们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比别人要好,因为我们得到了上帝的喜悦。 即使这种优雅的自义,也不蒙神喜悦。 他希望我们从本质上去看问题,人类都是一样的。 如果神特殊的恩典临到我们,也只能说明这是神至高无上的旨意,而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好。
失败让我们学到了这些功课。 我不知道保罗身上的那根刺是什么,但它来自于魔鬼。 保罗说:“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 (林后12:7)但上帝允许保罗有这软弱,以免他自义。
上帝不会引起我们犯罪,但他会用我们的罪来提醒我们自己的软弱。 当我们认识了自己心里的邪恶时,我们就会少去论断别人,变得更有智慧。 然后我们就会用谦卑的心看待别人,认识自己,唯恐自己也被试探。 当我们陷入罪中,神会用这个经历教导我们他的义和他对罪的恨恶。
神也希望我们去感谢他伟大的恩典。 “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 (罗5:20)出于骄傲,我很难承认自己多么持续多么深切得需要上帝的恩典,我们却常喜欢这样说:“我已经十年没犯这种罪了。” 但我们还会常常犯罪,然后又一次次地来到十字架底下认罪,如此,我们才知道我们一无所有,唯有领受神白白赐给我们的恩典。
彼得为我们作了总结,说道:“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 (彼前5:5-6)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