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子山上再传捷报!甘孜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通过关键验收

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10月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甘孜州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简称“拉索”)近日通过工艺验收。

...

经现场考察后,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政国宣布验收意见。

10月16日至17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工艺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拉索观测基地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13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拉索工程进行了工艺验收。

工艺验收,是该项目验收阶段的关键环节。在工艺验收会之前,相关的工艺测试相继完成,7月23日,拉索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和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顺利通过性能工艺测试;8月28日,地面簇射粒子阵列和时钟分配与数据系统顺利通过性能工艺测试;9月24日,通过总体性能工艺测试。

10月16日至17日,拉索工程工艺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工程建设、试运行总体情况及性能工艺测试情况汇报,审阅了工艺总结报告及相关测试报告,经海子山工程现场考察后,专家组认为——

建设单位按期、全面、优质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包括地面簇射粒子阵列、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等三大阵列、时钟分配与数据获取系统、数据处理平台,以及相应的通用、土建及配套设施等;LHAASO所有探测器阵列和工艺系统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三大阵列的总体性能优于验收指标,其中,LHAASO在超高能伽马射线波段的灵敏度显着优于国际上已有和在建的探测装置,探测装置整体性能可靠,具备长期稳定科学运行的能力。

专家组认为,拉索项目团队通过自主创新,完成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次在大视场成像切伦科夫望远镜中大规模使用新型硅光电管,彻底改变了这类望远镜不能在月夜工作的传统观测模式,实现了有效观测时间的成倍增长;发展了基于“小白兔”技术、适应4000米以上高海拔野外工况的大面积、多节点、高精度时钟同步技术,提升了该技术远距离同步精度5倍到0.2纳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用了国产20英寸超大型光电倍增管,并将时间响应提高了3倍,突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垄断;把观测阈能从300 GeV 降低到70 GeV,大大扩展了观测能力;在海量数据获取技术上取得显着进步,发展并实现了“无触发”数据获取,对数据量高达4GB/s的宇宙线事例实现“零死时间”观测;采用特殊的数据筛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无损压缩,实现从海子山到高能所的实时数据传输。

专家组认为,拉索充分利用世界屋脊的高海拔地理优势,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灵敏度最高的超高能伽马射线巡天望远镜和能量覆盖最宽广的国际领先的宇宙线观测站;以远超国际上现有和在研伽马射线望远镜的探测灵敏度,拉索在初步运行期间已经取得突破性的重大科学成果,发现了银河系中广泛存在拍电子伏加速器,打开了超高能伽马射线观测窗口。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由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承担,建设周期4年,总投资约12亿元。观测站占地1.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410米。LHAASO主体工程于2017年11月动工,2019年4月,完成1/4规模建设并投入科学运行,2021年7月,完成了全阵列建设并投入运行,2021年10月17日,通过工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