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千禧年后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吃不了苦。”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刻板印象。然而,近日一则新闻,却让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

凌晨六点,天还没亮,寒风刺骨。河北一家工厂门口,却已经挤满了人。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有的戴着口罩,有的搓着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我原本以为,这些是来自农村,上有老下有小的打工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早早出来奔波。或者,是那些无家可归的“三和大神”,为了糊口,才选择来到这里。

然而,当我走近一看,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这些人的脸上,虽然还带着些许稚气,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们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但都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学生。

他们没有呼朋唤友去旅行,也没有通宵疯玩游戏。他们从考场转战工厂,从象牙塔踏入成人世界,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坚毅与担当。他们的理由朴实而温暖:多干一个月,父母就能少辛苦一个月。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看到他们,你还会觉得00后是“垮掉的一代”吗?

他们并非生来就自带光环,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烦恼和迷茫。但当责任降临,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那一份沉甸甸的重担。

一位老师的评论引起了我的共鸣:“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交出了完美的期末答卷;对于父母来说,有孩如此,就是最大的财富。”这句话说出了多少家长的心声!

的确,能吃苦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福气。他们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脆弱,他们也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会在父母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们咽下苦、扛住累,帮忙挑起家庭生活的担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他们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今天,我想向大家讲述两个学霸的故事,他们用勤奋和刻苦,书写了逆袭的励志篇章。第一个想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学霸,他的名字叫林舒杰。

在许多人眼中,学霸似乎是天之骄子,他们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智商和学习能力,似乎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然而,学霸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付出。

林舒杰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型材料加工店。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辛苦,他比同龄人更加懂事和勤奋。

从初中开始,每到周末,林舒杰都会主动到店里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打打下手,搬搬运运,脏活累活他从来不抢着干,却总是默默地做着。

父母心疼孩子,劝他不要太辛苦,可林舒杰却说:“我知道爸妈不容易,我帮帮忙能减轻他们的负担。”

放假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外出玩耍,而林舒杰却依然选择回到店里,帮父母干活,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觉得枯燥乏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舒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勤奋和孝心。

在繁重的学业和店里帮忙的双重压力下,林舒杰没有放弃对学习的追求。他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他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

收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林舒杰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父母的店里帮忙打螺丝。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林舒杰不仅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而且精确到分钟。什么时候背英语,什么时候看书和练字,他都有明确的安排。

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妹妹辅导功课,解答妹妹学习上的疑惑。林舒杰说:“父母太辛苦了,我只想帮他们减轻下负担。”

第二位想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位来自北大的学霸,他的名字叫钟朋辰。

钟朋辰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母亲是一名环卫工人。为了供他读书,母亲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看着母亲日渐佝偻的背影,钟朋辰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高考结束后,当同学们都忙着庆祝和旅行时,钟朋辰却选择陪着母亲一起打扫卫生。他说:“我终于可以安心下来,帮着妈妈好好干活了。”

无论酷暑严寒,钟朋辰总是抢着打扫室外卫生,让母亲在室内工作。他知道,母亲常年在外工作,皮肤黝黑,双手粗糙,他心疼母亲,想要为她减轻一些负担。

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钟朋辰每天早上4:30起床,开始读书学习。他学习刻苦努力,从不叫苦叫累。最终,他以65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为什么说这两个人。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目光坚定,步伐沉稳,即使面对困难,也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他们身上,有一种特质,叫做“能吃苦”。

他们深知生活的不易。他们或许来自贫困家庭,从小就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他们知道,父母为了养育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因此,他们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父母给予的一切。

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荆棘密布,困难重重。但他们从不轻言放弃,而是选择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一个个困难。他们坚信,只有通过苦难的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他们渴望成长和进步。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未来取得成功。因此,他们不畏惧挑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他们相信,吃苦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修行。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正如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所提出的“糖钙盐”理论: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的滋养,也需要“盐”的磨砺和“钙”的支撑。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

“糖”是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温暖和呵护;“盐”是挫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钙”则是自立自强,是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

“糖”可以由父母给予,而“盐”和“钙”则需要从苦难中获取。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洗礼,孩子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人。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深切关爱。然而,在当今社会,过度保护孩子,反而可能让他们难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还记得那个暑假,在工厂打工的妈妈把女儿带进厂房。一天下来,女儿累得站不住,却心疼地对妈妈说:“妈,您太辛苦了。”这句话,让多少人动容?它不仅体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更重要的是,她通过亲身经历,明白了生活的不易,懂得了珍惜父母的辛劳。

同样,花钱大手大脚的半大小子,跟着父亲去工地待一天,顶着烈日,扛着砖头,才明白原来300块钱这么难赚,读书是多么幸福。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刻的教育?

我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不是让孩子受罪,而是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在磨练中变得坚强。

吃苦的孩子,成绩不会差:在学习上,吃苦的孩子往往更能持之以恒。他们懂得学习的艰辛,也更珍惜学习机会。面对困难,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我。

吃苦的孩子,人品更不会差:吃苦的孩子,往往更懂得感恩和珍惜。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也更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他们会更加自立自强,也更乐于助人。

教育方式因人而异,但无论什么方式,都少不了吃苦: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不一样,适合的教育方式也因人而异。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让孩子学会吃苦。

让孩子吃苦,不是为了让他们受罪,而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知乎网友弄疏影,一位来自甘肃的初中班主任,用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巧妙地唤醒了孩子的内驱力。

在一次家长会上,弄疏影与部分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大胆提出一个建议:让家长带孩子去体验一下自己的工作场所。

这个提议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跟随父母,走进了不同行业的岗位,体验了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有的孩子跟着搬运工父母,一起搬运冰箱、电视机等重物。他们亲眼目睹了父母为了生活,肩扛重担,汗流浃背的辛苦模样。当他们爬上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时,为了不弄坏家具,父母只能肩上垫着毛巾,一步步艰难地往上挪。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心疼和敬佩。

有的孩子则跟随矿工父母,戴着头盔,深入漆黑的矿井里。他们亲身感受了井下的阴暗潮湿、尘土飞扬,以及矿工们头顶着危险,用辛勤劳动换取微薄收入的艰辛。

许多学生在体验了父母的工作后,学习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浮躁和迷茫,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和沉着。他们终于明白,生活不是童话故事,充满了酸甜苦辣,父母为了养育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

一位学生曾这样说道:“以前我总是抱怨学习苦,现在我才知道,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以前不懂得珍惜学习机会,现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不再让父母操心。”

通过这次体验,孩子们亲眼目睹了父母为了生活奔波忙碌的辛苦,也亲身体验了不同行业的艰辛与不易。他们深刻体会到,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阶梯,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汪水,读书便是那汩汩清泉,能为你的生命注入活力,带来源源不断的希望。如果不读书,你的人生将如一潭死水,终日沉寂,最终被淤泥所吞噬。

你可能会沿着父辈的轨迹,在生活的泥潭中挣扎,重复着他们平凡而辛劳的一生。你可能会被眼前的苟且蒙蔽双眼,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也无法触及更广阔的天地。最终,你将像一棵锈迹斑斑的机器,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腐朽。

寒门学子逆袭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们眼前上演。他们出身卑微,却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一步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还记得那个因“致谢信”爆火的黄国平吗?他的童年充满了苦难,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他只能靠着夜晚抓黄鳝、周末去钓鱼,以及喂养猪崽水牛来维持生计。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他将读书视为唯一的出路,拼命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并成为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

还有那位在工地上搬砖攒学费的林万东,他深知母亲为了供他读书所付出的艰辛。他比谁都珍惜学习的机会,用勤奋和汗水一路考上清华大学。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亮心灯。而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生活的历练中懂得珍惜,在风雨的考验中学会坚强。

当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他们很容易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但生活不是童话,生活处处充满着挑战和荆棘。

只有当孩子亲眼目睹生活的残酷与无情,才会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才会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力,去拼搏、去奋斗,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孩子只知道钱是一张纸,是过年时的压岁钱、过生日时的红包,却不知道钱是劳动所得,需要付出汗水。”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许多孩子对金钱缺乏正确认知的现实问题。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00后女孩刘思琦,出生于辽宁盘锦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中。小姨是她的贴身保姆,舅舅是她的专车司机,她用的包包都是限量款,穿的衣服都是名牌,日常开销以万为单位。16岁之前,刘思琦尝遍了世间美味,却从未吃过生活的苦。

尽管朋友曾劝说过刘家父母,孩子不能一味娇惯,但他们却坚持“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教育理念,认为富足的生活能够给予女儿更好的未来。

然而,这种溺爱式的教育却让刘思琦形成了扭曲的金钱观。一次,为了接头发,她竟命令舅舅开车载她去三百多公里外的大连,单程油费就高达数千元。即使是疼爱她的母亲,也忍不住感到震惊:“你接个头发开车去大连,三百多公里,来回花一万多块,值得吗?”

显然刘家父母的这种“富养”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女儿不仅变得骄纵任性,而且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对金钱和物质有着超乎寻常的依赖。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终于,刘家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决定做出改变,将女儿送去参加一档名为《变形计》的真人秀节目。节目组将女儿带到了一座偏远的山村,那里生活条件艰苦,与她平日里锦衣玉食的生活截然不同。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简陋的生活设施,女儿最初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和不适应。她无法忍受没有空调、没有网络、没有美食的生活,甚至一度哭闹着要回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逐渐开始适应山村的生活。她学会了如何自己挑水、做饭、打扫卫生,也开始与当地的村民们交流互动。

她在这里,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她目睹了叔叔阿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劳动,可是即便如此,他们身上的衣服还是破旧不堪,他们餐桌上的食物还是清淡无味。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在工地,她与小伙伴们一起铺泥地,汗水浸透了衣衫,泥土沾满了裤脚,一天下来,只赚了150元。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

从《变形计》回来后,刘思琦仿佛变了一个人。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而是开始主动关心父母,懂得尊重他人。她说:“人在尝过酸甜苦辣后,就连喝白开水都会觉得是甜的。”

刘思琦的转变,让人感慨万千。这就是为什么孩子需要吃点苦。

从小被捧在手心的孩子,往往生活在象牙塔里,对世界的认知过于理想化。他们缺乏同理心,不懂得换位思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而当孩子经历过一些苦难,他们才会真正理解生活的不易,才会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那些为他们付出的人。正如刘思琦所说,只有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才会更加珍惜平凡的幸福。

0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凌晨工厂门口堵满大学生,你又怎么说?

家庭关系专家曾提出一个醍醐灌顶的观点:父母和孩子,都拥有“孩子”和“成人”两种特质。

当父母始终扮演“大人”的角色,孩子则永远停留在“孩子”的阶段。而当父母适当展现“孩子气”的一面,孩子才会加速成长为真正的“大人”。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蕴含着深刻的育儿智慧。

让孩子“受罪”,激发抗挫之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和困难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必经的坎坷。如果父母总是为孩子遮风挡雨,他们就无法学会面对挫折,更无法拥有强大的抗挫能力。

适当让孩子“受点罪”,让他们在经历中磨练意志,在挑战中勇于突破,这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父母的“孩子气”,是孩子成长的养料:父母适当展现“孩子气”,放下权威,与孩子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他们才会更加自信、乐观,并积极地向父母学习,成长为更优秀的“大人”。

点亮“孩子气”,照亮孩子成长路。让孩子在适当的“苦”与“乐”中历练,他们才能展翅飞翔,抵达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