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考察时说: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习总书记的这段话,对于宗教工作具有同样的意义。宗教政策制定得好不好,宗教工作做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宗教信仰者和乡亲们是笑还是哭。近年来,党和政府做了许多让大家笑起来的工作,如积极推动宗教教职人员加入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宗教界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等等,深得人心。与此同时,无论是政策还是工作层面,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让信教乡亲们笑得更多一点。
首先,仍然要积极推动宗教场所的审批,以满足乡亲们的宗教需要。在很多地方,目前宗教活动场所的数量与人口规模、信教者数量仍然不成比例。宗教活动场所的审批手续繁杂,门槛很高,不仅不能使宗教发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还直接导致了宗教在地下的发展,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以北京市为例,约3000万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合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仅有150多个,其中约一半是清真寺。300多万人口的朝阳区,居然没有一家佛教活动场所。可以说,这种状况与近来媒体上炒作的“朝阳区盛产仁波切”有直接关系。民众有宗教需求,合法场所不能满足,必然导致地下宗教场所的繁荣。在社会调查中我们发现,朝阳区王四营乡的乡亲们自己聘请法师,建了一座观音禅寺,但如何才能获得合法登记,乡亲们与法师说起来就哭。相关部门谁都不愿意出头,一拖再拖,结果就是合法场所长期不足,家庭聚会日益盛行。
其次,文物、园林部门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将重要的寺院、道观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以还寺院、道观本来面目,发挥其教化人心、提升社区品质的功能。迄今为止,还有大量历史悠久、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寺院、道观没有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不仅不能像习总书记期待的那样,让文物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鲜活起来,而且成为各级政府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到文物保护的效果。前不久媒体上发表习总书记对河北正定隆兴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的关切后,各地反响很大,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浙江宁波有一家保国寺,是1961年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中都有僧人居住,但在2002年,由于文物部门与僧人之间的矛盾,居然把僧人赶出去了。具体情况可能很复杂,但这类行为是与社会、国家的发展方向相违背的。不是让信教乡亲们笑,而是让信教乡亲们哭的。
还有一些地区和部门对于宗教场所采取粗暴态度,动辄拆毁,需要切实反思改正。根据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对于乡亲们自发修建的宗教活动场所,有明确的“不要拆毁”政策:“信教群众自发筹款修建,也要加以疏导,尽可能少建,更不要大兴土木,以免大量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妨碍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当然,已经建成的,也不要拆毁,遗留问题应同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充分协商,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在个别地区,不仅乡亲们自发筹款修建的场所被大量拆毁,甚至合法宗教团体的场所,仅仅因为面积超标等原因,也被彻底拆毁。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属于习总书记所说的“需要改正”范围。
原文:让信教乡亲笑起来
作者简介:魏德东,哲学博士,副教授。1982至1986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1991至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先后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主编《宗教社会科学》年刊,《宗教公益事业论丛》年刊。2000年起为美国科学研究宗教学会(SSSR)、美国宗教社会学会(ASR)和美国宗教学会(AAR)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