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民间信仰化的“基督教”

自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本文主要指新教)得到了巨大发展,信徒数量不断增加,为三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宗教。然而当前教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而与民间信仰合流,则是非常突出的现象。

著名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将文化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属于精英文化,而后者则为草根文化(即:普通大众),而民间信仰就是“小传统”,也可称为“俗文化”。民间信仰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早期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后来随着佛教、道教的传播,又借用其“神灵”,构成了纷乱繁杂的信仰体系。民间信仰的信奉者也以文化层次较低者、农村妇女、老人为主体,在广大农村拥有很坚实的基础。而这三十年基督教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也是以农村最为迅速,而中国社科院统计的信仰群体呈现出“妇女多、老人多、文盲多、病人多”的现象,又恰好与民间信仰信众相吻合。因此,基督教受到民间信仰的影响,就成了一种必然。

民间信仰心理对基督徒的影响

‍‍基督信仰是严格的一神论,不允许敬拜其他偶像,这点看似与民间信仰的泛神论格格不入。其次教会具有组织性,也和民间信仰的松散性明显不同。然而除了这两点之外,民间信仰当中的非神学、重灵验、功利化的思想却深深影响了不少基督徒,很多信徒在不知不觉中,是在以民间信仰的思维、心理在敬拜主。可以说,基督教的民间信仰化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

非神学:与各大宗教不同,民间信仰最大特点是缺乏完善的神学教义体系,甚至没有宗教经典。即便敬拜的对象是宗教里的神佛,但也仅仅只是作为外在的偶像崇拜,对神佛的来源、本质并不十分关心。信众只要焚香祈祷就行了,至于拜的是什么,并不重要,更别说去阅读佛经道典了。就像很多人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可却不知道“阿弥陀佛”乃何方神圣也。虽然有些基督徒信奉耶稣基督,也会阅读《圣经》,可他们基本不会去深入地学习真理,信仰寻求理解。对于《圣经》的解读,也多为根据自己的经验望文生义,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比如,有姐妹见证说,她们家乡教会的人说,必须把自家的门改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窄门”。而在有些地方,信徒甚至把《圣经》当成了“镇邪的宝物”,将其放置于床下或者壁橱上,认为可以借此消灾解难。有的人则把《圣经》作为占卜的工具,做事前翻阅《圣经》,看到哪节经文,就按此行事。这些现象仅是冰山一角,对基督真理懵懂的问题是非常普遍的。

重灵验:民间信仰的信众不是通过理解教义来构建他们与神灵之间的关系,维系其信仰的纽带乃是“神灵的灵验”。总之,不管哪路神仙,只要我向其祈祷,得到应验了就是“真理”。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神灵会被“惩罚”,甚至会“下课”。万一反复祈求不灵,那么民众就会把偶像抬出来爆嗮或者鞭打作为“惩罚”,如果还是不灵,那就只有“下课”了,像门神、财神、海神等等有的都不知换届几次了。《西游记》中车迟国国王祈雨故事,就反映民间信仰重灵验的心理。这三十年来,很多基督徒的信主最大原因就是神迹奇事。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农村,则更为明显。不少人都是在得了重病,通过向主祷告以及教会弟兄姐妹代祷后,得到痊愈才信耶稣的。但是很多人信主后,却不去深入学习真理,而是满足于各种神迹奇事的见证。交通见证会上各种光怪陆离的奇事满天飞,一大群信徒对此趋之若鹜,到处宣扬自己的“神奇经历”。对灵验的疯狂追逐,发展出了生病了不吃药,不看医生,祷告就好的错误思想,甚至把看病吃药的弟兄姐妹视为不属灵的。结果是,有些信徒本来就没什么大病,可由于不去看病而延误治疗,小病成了大病,甚至丢了性命。

功利性:‍‍中国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视“实用理性”,李泽厚曾把实用理性概括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思想仅仅关心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获得物质利益为最大满足,是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功利性在民间信仰中表现得尤为显著,重灵验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获得属世的利益。很多基督徒也是抱着这种功利性的,他们在祷告中,总是在寻求病得医治、事业顺利、学有所成、转危为安等趋利避害的内容,把永恒的生命之道降低为属世的“养生之道”、“生财之道”。在一些人看来,耶稣基督就好似我的“阿拉丁神灯”,我想要什么,只要向祂祈求,就能得到。他们以获取各种世界的好处为满足,漠视公义、博爱乃至救恩等等属灵信仰。‍‍

民间信仰化基督教的危害

‍‍‍‍民间信仰的心理给教会和信徒带来了巨大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首先表现在异端邪教的横行。正如一位清教徒神学家所称“无知是异端之源,而非敬虔之母。”如果基督徒不重视神学真理的学习,将很难分辨出真假教义,从而被异端所虏获。从目前大陆教会盛行的几种错误思潮看,跟民间信仰化的基督教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前灵恩派大行其道,不得不说是重灵验的信仰心理造成的。当你疯狂地追求神迹奇事时,极端灵恩派的思想就非常容易侵入,这也是灵恩派能够发展的原因。另一方面,成功神学的泛滥,也迎合了功利化的信仰。两者都是以追求属世成功为目的,假如你的信仰是建立在获得世界好处上,那么接受成功神学就是必然的。此外,反智主义的盛行,不正是信仰上非神学的体现么?‍‍‍‍

‍‍‍‍其次民间信仰化的基督教也让教会失去见证。假如我们在世界上所展现的不是基督的荣美,而是世俗化的状态,那么在外人看来,我们岂不是也跟他们差不多吗?如果这样,又怎么向人见证基督的真理,让他们归主呢?另外,民间信仰化带来的反智主义给人以“基督徒很脑残”的印象,加强了民众对基督信仰固有的偏见,让他们对信仰敬而远之。我接触过很多人,他(她)们虽然非常欣赏教会的美善行为,可都认为基督徒很愚昧,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因而不大愿意加入教会。‍‍‍‍

需要纠正民间信仰化的基督教

‍‍‍‍任继愈认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不单单是因为高深的教义,而是靠着各种迷信(大意)。放眼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的轨迹,不得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走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老路。信徒数量是上升了,可很多人信仰的心理还是民间信仰式的,只不过是把原来拜关公、妈祖、观音的感情,转移到耶稣基督而已,内在的生命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教中国化至少在俗文化层面上已经形成,而这不需要牧者、学者的推动,很多民众会自发地去进去。只不过,深受民间信仰影响的基督教,还符合耶稣基督的福音吗?而且存在蜕化为异端邪教的巨大风险,对社会安定是个隐患。‍‍

‍‍面对民间信仰化的基督教,广大牧者同工应有足够的警觉,迫切需要进行纠正,让纯正的福音信息得以深入广大信徒心中。考虑到农村教会的特殊环境,建议牧者同工能够经常下乡,举办各种神学培训班,加强当地信徒的真理装备。教会还可根据网络时代的特点,利用微信平台传播正确的真理,以满足信徒的需求。愿广大弟兄姐妹能够“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 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4:13-14)‍‍

(本文作者为厦门鼓浪屿三一堂信徒,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