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
海上巨鲸
海上霸王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实战性能
舰长►317米
舰宽►40.8米
满载排水量►10.2万吨
最大航速►30节
舰载机►85架到100架固定翼作战飞机
“江湖地位”
它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武器平台,也是世界上火力最强的水面舰艇;它可以快速到达全球任何海域,轻松确立海上优势;它每20秒就能让一架战机升空,一次可以向800千米外的目标投射200吨的弹药。它就是美国海军的旗帜,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员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尽管“尼米兹”级在很多场合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但它确实体现了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优势国力。它既是五角大楼手中最强有力的武器,又是一种具有美国式的政治、文化意义的军舰。按照美国海军的话说:“合众国的海上霸业就建立在尼米兹航母的甲板之上。”
地勤人员正在为舰载的F-18“大黄蜂”战斗机加装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这种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的空空导弹目前的产量超过了1.2万枚,单枚价格高达38.7万美元(1997年币值)。
出世档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经在中途岛力挽狂澜的“约克城”级和曾在马里亚纳一战定江山的“埃塞克斯”级常规航母相继退役。为了保持美国海军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美国人开始考虑为下一代航空母舰安装一颗“核动力的心脏”。1964年8月,美国第一艘、也是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进行了一次处女航。它仅用64天就航行了3.26万海里,将核动力航母在续航力和航速上的巨大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高性能也意味着高投入,“企业”号的造价达到了常规航母的两倍,如此高昂的价格让美国国会也头痛不已,暂时冻结了核动力航母的发展计划。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的常规航母被频繁的战斗任务折腾得苦不堪言,美国海军和议会这才发现贵有贵的好处,于是在1967年正式批准了新一代核动力航母的研制计划。
1972年5月,美国海军的第二艘核动力航母正式下水。为了纪念二战时期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航母战术的大师尼米兹海军上将,新航母被正式命名为“尼米兹”号。它之后的9艘同级别的航母也被称为了“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母装备有4座升降机、4台蒸汽弹射器和4条拦阻索,它每20秒就能弹射出一架作战飞机,全天可以出动120架次的飞机作战。
战场表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服役之后,几乎参加了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动的所有军事行动。1991年的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紧急调动了7艘航母进驻海湾地区,其中有4艘都是“尼米兹”级。在随后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尼米兹”级上起飞的作战飞机又成为了空中打击的主力军。2003年,美国进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持久自由行动的第一枪,还是由“尼米兹”级上的“大黄蜂”战斗机打响的。
到2006年为止,美国海军一共建造了10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分别是“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号、“斯坦尼斯”号、“杜鲁门”号、“里根”号和“乔治·布什”号。在这10艘航母中,有7艘是以美国总统的名字命名,1艘是以海军名将的名字命名,两艘是以对海军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国会议员的名字命名的。
绝技剖析
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海上城市,“尼米兹”级足以容纳6000名战斗人员。在生活设施方面,“尼米兹”级也是一应俱全:水兵们想理发,可以去舰上的理发店;想买生活必需品,可以去舰上的便利商店;想锻炼身体,可以去舰上的健身房;想做礼拜,可以去舰上的教堂;想给自己的亲人寄信,可以去舰上的邮政局;想享受美食,会有23种饮料、80种甜点、110多种沙拉、250种素菜和500种荤菜可供挑选……总之,在“尼米兹”级上只有你想不到的,很少有你得不到的。
与常规动力航母相比,“尼米兹”级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独有的两座大型核反应堆,它们让“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可以连续航行25年,而完全不需要靠岸加油。由于不需要以燃油为航行动力,“尼米兹”级可以将节省下来的空间让给航空燃油和机载武器。它一次就可以携带300万加仑的航空燃油,这足以让85架舰载机满负荷地战斗16天或者让一辆大排量的奔驰汽车绕地球行驶4000圈。此外,核动力也给舰员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它可以净化海水,可以减少噪音排放,让舰员们24小时享受热水浴的同时还能睡一个安稳觉。
“尼米兹”级第二大特点是它恐怖的载机数量。目前一个标准的“尼米兹”舰载机联队通常编有4个F/A-18EF“大黄蜂”战斗机中队(40架)、2个A-6E“入侵者”攻击机中队(20架)、1个E-2C“鹰眼”预警机中队(4架)、1个S-3“北欧海盗”反潜机中队(8架)、1个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中队(8架),再加上各种辅助的直升机,“尼米兹”级的载机数量可以达到100架左右。如此庞大的作战机群让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就足以控制1000平方千米内所有的空域和海域。要是再算上航母特混编队中充当“保镖”角色的攻击核潜艇、导弹巡洋舰和防空驱逐舰,一个“尼米兹”级特混舰队就能和其他海军强国进行一场大战了。
Weapon Stories …
小镜头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有美国这样浓厚的航母情结。从1922年美国海军将一艘5500吨的运煤船改造成航空母舰“兰利”号,到2006年10月7日“尼米兹”级的第10号舰“乔治·布什”号下水,在短短的80多年中一共有77艘航空母舰悬挂着星条旗在四大洋上航行过。即便是这样,当“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出现在世人面前时,见多识广的美国人也被它巨大的外形惊呆了。这艘巨型战舰总长超过了300米,舰宽也达到了40多米,舰底到舰岛顶部高70余米,比自由女神像还高30米。它的飞行甲板上可以停几十架战机。
航空母舰上的舰员们往往身着不同颜色的工作服,这代表着他们属于不同的专业。比如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是升降机操作员;身穿黄色工作服的是起飞指示人员;身穿绿色工作服的是飞机弹射官,负责以手势向飞行员发出起飞信号。
法兰西的荣耀
“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实战性能
舰长►261.5米
舰宽►31.5米
最大航速►27节
满载排水量►40600吨
舰载机►30架~33架“阵风”M舰载战斗机、3架E-2C“鹰眼”预警机、6架“黑豹”反潜直升机
“江湖地位”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在20世纪90年代装备的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既是法国海军目前装备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唯一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作为法国海军的旗舰和象征,“戴高乐”号让法国海军有了超越老对手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法国人也骄傲地称它为“法兰西的荣耀”。
Weapon Stories …
小镜头
享受美食是法国人一贯的生活态度,“戴高乐”号航母上的法国水兵们也不例外。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戴高乐”号上的食物配给远在一般军舰之上。舰上一共配备了28名厨师、3名面包师和3名面点师。水兵每天都能享受到3种开胃菜、一块牛排或鱼排、两种蔬菜沙拉和3种饭后甜点。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水兵们还能吃到法国人最喜爱的蜗牛肉。
出世档案
作为传统的大陆国家,法国虽然没有“大海军”的传统,却一直对航空母舰情有独钟。二战结束后,法国海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投入巨资兴建两艘“克里蒙梭”级航空母舰。光阴荏苒,时间很快到了20世纪80年代,两艘常规航母已经到了垂暮之年,急需新一代的接班人。经过反复的思考,法国海军最终决定投资200亿法郎,兴建一艘4万吨级的中型核动力航空母舰。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开支,缩短研制时间,“戴高乐”号将“拿来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它的核反应堆沿用了法国“凯旋”级核潜艇的K-15型核反应堆,舰载预警机是购买自美国的E-2C“鹰眼”,蒸汽弹射器也是美国C-13蒸汽弹射器的改进版……唯一的自主研发可能就是舰上的“阵风”舰载战斗机了。即便如此,“戴高乐”号也险些变成一个无底洞,研制经费从预定的200亿法郎一路飙升到800亿法郎,工期也一拖再拖,直到2001年才正式进入了法国海军的地中海舰队服役。不过这并不影响法国人的心情,他们将新航母正式命名为了“夏尔·戴高乐”号。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兰西民族英雄的名字为新航母命名,“戴高乐”号在法国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由于吨位只有“尼米兹”级的一半,所以“戴高乐”只能搭载40架左右的舰载机,攻击任务主要由法制的“阵风”战斗机和“超级军旗”攻击机承担。
绝技剖析
作为目前欧洲排水量最大、战斗力最强悍的航空母舰,“戴高乐”号被法国人当成了“欧洲的旗舰”。公平地说,“戴高乐”号确实有这样的资格,它在续航能力、攻击力、防御力和隐身性能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由于采用了核动力的设计模式,“戴高乐”号可以连续航行5年而不用为燃料问题操心,这是常规动力航母所无法想象的。“戴高乐”号一次可以搭载36架固定翼飞机和6架反潜直升机,特别是它所装备的“阵风”M型舰载战斗机堪称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舰载战斗机,空战性能还在美国的“大黄蜂”和俄罗斯的苏-33之上,再配合有“空中指挥官”之称的E-2C“鹰眼”舰载预警机,“戴高乐”号的攻击力也只在“尼米兹”级之下,大大超越了英国的“无敌”级和俄罗斯的“基辅”级。
由于法国海军没有美国那样数量庞大的防空型驱逐舰队,所以“戴高乐”号也得承担一定的防空任务。它装备的8联装“紫苑”导弹发射装置一次可以跟踪100个以上的空中目标,并能同时指挥16枚导弹加以拦截,专门对付高空来袭的反舰导弹和敌方战机。对于那些掠海低空飞行的敌方导弹,“戴高乐”号也有相应的应对之道,舰载的2座6联装“萨德尔”防空导弹和4座20管近程防空炮就专门负责拦截那些从3米到10米的高度来袭的“不速之客”。
除了这些被动防御外,“戴高乐”号还在隐身性上下足了功夫,它甲板右侧的舰岛一改美式航母大直角的设计,在外观上呈现出的都是斜面和圆角,大大减小了雷达的反射截面,这让“戴高乐”号成为了历史上第一种在设计时就考虑了隐身性能的航空母舰。
有成功就有缺憾,这是所有武器都无法避免的,“戴高乐”号自然也不能免俗。由于采用的是核潜艇的反应堆,所以“戴高乐”号的动力严重不足,它的最大航速只有27节,大多数时候甚至只有23节,要知道吨位比它大3倍的“尼米兹”级航母的速度可是32节!此外,“戴高乐”号服役后故障不断,先是飞行甲板过短,美制预警机无法起飞;接着一个螺旋桨推进器又在试航中发生了故障;最后连水兵们使用的滚筒洗衣机也开始“罢工”……
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有史以来唯一一艘不属于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号仍然是法国海军最可信赖的武器平台。
“911”事件发生以后,为了配合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打击,“戴高乐”号也参加了持久自由行动。它舰载的“阵风”战斗机执行了140架次以上的轰炸任务,这也是“戴高乐”号首次实战演出。
红海军的骄傲
“基辅”级航空母舰
●实战性能
舰长►274米
舰宽►47.2米
最大航速►32节
满载排水量►40500吨
舰载机►12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19架卡-27“蜗牛”反潜直升机
“江湖地位”
没有哪一种军舰像苏联的“基辅”级航空母舰这样备受争议:苏联海军称它只是可以搭载飞机的巡洋舰;而美国称它是变形的航母,标准的进攻军舰……无论怎么定义“基辅”级,它强悍的战斗力都无法被忽视,强有力的舰载导弹和超过“无敌”级的舰载机数量让它成为了航母家族中不走寻常路的“邪派高手”。
然而“基辅”级航母实在是生不逢时,它出生于苏联国力日下的悲剧时刻,首舰“基辅”号刚刚服役就因为军费拮据,不得不常年停泊于军港之中。苏联解体后,“基辅”级中的“基辅”号和“明斯克”号相继被卖,最后辗转来到中国并被改建成了航母游乐园,而“新罗西斯克”号、“戈尔什科夫”号也早早退役,告别了它们无比向往的海洋。一代名舰竟落得了“狡兔未死,走狗已烹”的下场,实在令人感叹。
Weapon Stories …
小镜头
雅克-38“铁匠”垂直起降战斗机是苏联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在20世纪70年代为“基辅”级航空母舰研制的一种垂直起降战斗机。作为航母舰载机,雅克-38并不成功,它的最大载弹量只有2000千克,作战半径也只有150千米,远非同时代的F-14“雄猫”战斗机的对手。
出世档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斯大林就计划为红海军添置航空母舰。然而还没等红色巨舰出世,斯大林就因病去世。随后上台的赫鲁晓夫坚持“导弹万能论”,认为航母不过是海上“漂浮的棺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此时的红海军将发展重点全放到了核动力潜艇上,航空母舰一时成了人人避而不谈的话题。
然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改变了这种局面。当时以8艘航空母舰为首的美国舰队将整个加勒比海围了个水泄不通,得不到空中支援的苏联舰队根本无法与之对抗。这场危机让苏联领导人认识到了航空母舰才是蓝水海军的灵魂所在,这才开始大力发展本国的航母。1970年,“基辅”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基辅”号开始建造,此后该级别的“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戈尔什科夫”号相继服役,航母世界中又出现了一支全新的力量。
绝技剖析
“基辅”级可以搭载12架雅克-38“铁匠”战斗机和19架卡-27“蜗牛”反潜直升机。前者具有和“海鹞”同样的垂直起降能力,负责为航母提供空中保护;后者载弹量超大,是美国潜艇的死敌。除了舰载机外,“基辅”级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装备了大量的舰载导弹,特别是舰上的6座双联装SS-N-12“沙箱”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可以在5分钟内将24枚导弹全部射出。这种攻击距离达到500千米的导弹只要命中两枚就可以重创一艘10万吨级的航空母舰,这几乎相当于美国航母舰载机的最大攻击距离,这让“基辅”级具备了和美国航母相同的远距离开火权。
“基辅”级航空母舰的排水量虽然只有40500吨,但它能同时执行对海、对空、对潜等多种任务,堪称航母家族中少见的“多面手”。
宙斯之盾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实战性能
舰长►172.8米
舰宽►16.8米
最大航速►30节
满载排水量►9590吨
武器系统►2门127毫米舰炮,2座8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2座4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架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
“江湖地位”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20世纪80年代装备的一种导弹巡洋舰,也是第一种配置了“宙斯盾”防空系统的美国军舰。它火力凶猛,反应迅速,可以胜任所有的海上作战任务,无论是防空、反舰、陆攻还是反潜都非常在行,堪称美国航空母舰最贴心的“全职保姆”。
1983年,第一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加入了美国海军,此后陆续又有26艘同级别的战舰进入现役,“提康德罗加”级也成为了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巡洋舰。
出世档案
20世纪60年代,苏联海军发明了一种针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饱和攻击”战术,即在短时间内发射高密度的反舰导弹攻击美军舰艇,让美国舰队的防空火力无法支撑,以此达到击沉航母的目的。这就如同想让一家饭店的服务系统崩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超过饭店接待人数上限的客人同时涌进去,这样再好的服务系统也会“漏洞百出”。就是这样一个又简单又狠辣的战术,让美国海军头痛不已。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单舰造价高达9.38亿美元,一艘的价格相当于3艘英国海军的“无敌”级航空母舰。
为了应付它的挑战,美国海军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防空性能突出的驱逐舰,“提康德罗加”级就是在这时开始研制的。最初,“提康德罗加”级被设计成了导弹驱逐舰,但美国海军认为这样还不够,就为它更新了雷达、加大了吨位,让它升级成了一种导弹巡洋舰。
绝技剖析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它装备的“宙斯盾”防空系统。这套防空系统的名字来自于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盾牌,它的核心是一台相控阵雷达。普通的雷达在搜索目标时,需要不停地转动天线才能实现360度扫描,而相控阵雷达不必旋转就可以实现对360度区域的监控,它比普通雷达反应更快、跟踪的目标更多、可靠性更强。进入作战状态后,它可以同时搜索监控400个目标,跟踪其中的100个目标,并指挥16枚舰空导弹进行攻击或拦截。在这面“宙斯盾”的笼罩之下,“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足以抵御四面八方同时来袭的敌方导弹。
“提康德罗加”级的甲板干净平整,似乎感觉不到什么危险的气息,不过千万不要因此轻视它的攻击力,因为“提康德罗加”级的第二大法宝——两套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就隐藏在甲板之下。在“提康德罗加”级的“邦克山”号之前,舰载导弹大多是通过甲板上的倾斜式发射架或发射箱发射,这种发射方式不但占用了大量的甲板面积,而且还需要很长的填装时间,影响了防空火力的发挥。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创造性地将发射系统改为垂直式,并将发射管道设在了甲板以下,这大大缩短了导弹发射的间隔时间,增加了舰载导弹的数量。
以“邦克山”号为例,它在舰首和舰尾各有一套MK41垂直发射系统,一共有127个导弹发射口,几乎每隔一秒就可以发射一枚导弹,大大提高了抗饱和攻击的能力。此外,这两套MK41发射系统的通用性还非常强大,它既能发射“标准”3型防空导弹拦截敌方的反舰导弹,也能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或“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攻击陆地目标或水下潜艇,从而让“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从专门的防空武器变成了具备战略打击能力的综合性武器平台。
尽管“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采用了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但一些早期型号仍然在甲板上加装了倾斜式导弹发射箱。请注意图片中“提康德罗加”级的舰尾处,那里就设有2具4联装的“鱼叉”导弹发射箱。
导弹大本营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实战性能
舰长►252米
舰宽►28.5米
最大航速►31节
满载排水量►26400吨
武器系统►2门130毫米舰炮,SS-N-19“花岗岩”反舰导弹系统,SA-N-6“雷声”、SA-N-9“长手套”、SA-N-4“壁虎”舰空导弹系统,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2008年11月25日,俄罗斯北海舰队的两艘军舰抵达了委内瑞拉的北方港口拉瓜伊拉。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它们将和委内瑞拉海军在加勒比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消息传出后,美国海军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仅因为这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海军首次近距离地靠近美国本土,更因为这次演习中他们将“有幸”再次见到“基洛夫”级巡洋舰那恐怖的身影。
“江湖地位”
如果说现在世界上还有哪种水面舰艇可以正面硬撼航空母舰,那一定就是俄罗斯海军的“基洛夫”级巡洋舰。两万吨以上的排水量、核动力的强劲心脏、500枚以上的舰载导弹和一分钟发射20枚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攻击力,这些都是“基洛夫”级与航母“叫板”的本钱。甚至有军事评论家称“俄罗斯人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启的海洋梦想就是在基洛夫粗壮的舰体上实现的”。
出世档案
为了与美国海军全面抗衡,履行远洋作战的使命,前苏联在80年代初建成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前苏联编号为1144型。它诞生在彼得堡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内,原计划共建造5艘。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1980年12月服役,其突出点主要在它的反潜能力;后面三艘分别为“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及“彼得大帝”号,主要强化防空性能。尤其是“彼得大帝”号,被称为前苏联海军的巅峰之作。它装备了当时最先进、最完整的作战信息系统、通信系统、武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等,具有超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不过最后一艘却因经费等原因“胎死腹中”,失去了问世的机会。
History
历史链接
1977年,“基洛夫”级的首舰“基洛夫”号正式下水,围绕它的定性问题美苏两国再次吵翻了天。韬光养晦的苏联海军称它只是一种标准的巡洋舰,而愤怒的美国人则认为苏联人的定义是个天大的玩笑:谁见过24300吨排水量的巡洋舰?这样的吨位都赶得上一战时期的“无畏”级战列舰了。最终,英国权威的《简氏战舰年鉴》综合双方的意见,将“基洛夫”级定义为了战列巡洋舰,总算了结了一段公案。
绝技剖析
在“基洛夫”级出世之前,苏联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至少落后于美国一个时代。红海军没有美国人那么多的海军基地,无论是海外补给还是持续作战能力都很成问题。然而“基洛夫”级的出世扭转了这个局面,它的两个核反应堆可以持续提供8万马力的动力,可以使军舰以24节的速度航行20年。
不过这还不是“基洛夫”级的绝技。它真正的恐怖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和“提康德罗加”级类似的垂直导弹发射装置。这种先进的发射装置再配合上“基洛夫”级庞大的舰体,让它的舰载导弹数量超过了500枚,其中包括20枚SS-N-19“花岗岩”反舰导弹和300枚性能先进的防空导弹。用苏联海军的话说,“基洛夫”上的防空导弹足以让两个美军航母舰载机联队有来无回,而它“花岗岩”一样的“铁拳”足以让美国航母在大西洋海底得到“永生”。
可惜苏联的解体让“基洛夫”级失去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它的首舰“基洛夫”号和2号舰“伏龙芝”号服役不到10年就相继退役。
深海狼踪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实战性能
艇长►107.6米
舰宽►12.9米
最大航速►39节
满载排水量►9150吨
武器系统►4具66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鱼叉”反舰导弹、“战斧”巡航导弹,载弹量52枚
“江湖地位”
除了潜艇之外,没有任何一种武器能够配得上“海狼”这个称呼。它隐藏在海洋的深处,悄无声息地接近对手,接着水面上出现一道白色的痕迹,高速的鱼雷猛地“亲吻”到敌人的船体,万吨巨舰瞬间被撕成碎片……在现实中就有一种潜艇骄傲地以“海狼”作为自己的名字,它冷血、安静,杀人于无形——它就是美国海军在20世纪末装备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凭借着600米的极限下潜深度和几乎无限的航程,“海浪”级攻击核潜艇成了最理想的运输工具,用美国人的话说:“如果你想将小分队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越半个地球送到某个滩头阵地,那就找‘海狼’吧,这是它的工作。”
出世档案
在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核潜艇在全世界的大洋中玩着致命的“猫鼠游戏”。他们都试图用自己的攻击核潜艇猎杀对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确保本国的核安全。然而随着“台风”级核潜艇的出现,美国人发现对手越来越安静,追踪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不让自己被甩下,美国人投入了上百亿美元打造了最先进的“海狼”级核潜艇。不过由于“海狼”的造价过高(每艘26亿美元),原计划装备的30艘,美国海军最终只装备了3艘,它们分别是“海狼”号、“康涅狄格”号和“吉米·卡特”号。
绝技剖析
作为一种集超强的静音能力和强大的火力于一身的潜艇,“海狼”级采用了最先进的喷射推进技术,彻底消除了螺旋桨工作时发出的噪音,它的水下噪音甚至低于海洋的背景噪音,这让美国人宣称“海狼”级可以让苏联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享受“安乐死”的待遇。
然而“海狼”注定是一种生不逢时的武器,它的首艇“海狼”号在1997年7月下水时,冷战已经结束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狼”的作战任务就有了180度的转弯,它可以凭借携带的电子设备在海底监听通信光缆,也可以携带“战斧”巡航导弹打击敌方内陆目标,甚至还可以搭载8名海豹突击队队员进行渗透任务。一艘猎杀同类的核潜艇就这样变成了“电子间谍”和“水下出租车”,“海狼”级的转型不仅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完美。
怒海巨鲸
“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实战性能
艇长►170米
舰宽►25米
水下航速►27节
潜航排水量►48000吨
武器系统►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655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SS-N-16导弹、SS-N-20弹道导弹和SS-N-15反潜导弹
“江湖地位”
在剑拔弩张的冷战时期,人类最大的噩梦就是一触即发的核战争。也许一个错误的命令或者一次误判的攻击就能将人类社会彻底送回石器时代。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玩笑,前苏联海军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就具备了这种毁灭能力。它隐藏在北极厚厚的冰层之下,只要前苏联领导人一声令下,它就能撞开3米厚的冰层,将200枚以上的核弹头倾泻到敌人的城市——可以说它就是苏联海军力量的代言人。
出世档案
“台风”级核潜艇诞生在冷战时期,是前苏联为了抗衡美国的“三叉戟”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而设计的。首艘“台风”级核潜艇从1977年开始建造,计划建造12艘,实际在建造了6艘后便停止了。20世纪80年代,“台风”级核潜艇正式服役,开始按照当时苏联领导人的全球战略计划在海洋中航行。冷战时期,它作为一个沉默的见证者,曾亲眼目睹了世界上发生的巨变以及苏联的瓦解;如今冷战早已结束,“台风”级核潜艇却依然漂游在大洋之中。
绝技剖析
任何人第一次见到“台风”级核潜艇,第一反应就是它实在太大了。这个潜艇吨位和体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身长170米,身高也达到了42米,相当于一座15层的办公大楼。它的水下排水量超过了48000吨,比二战时期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吨位还大。为了保证安全,“台风”级采用了双壳体结构,外层由硬度极高的钛金属制成,再配合上它浑圆的艇体,使得“台风”可以轻松撞开北冰洋上厚厚的冰层,而美国人的反潜机却只能对冰层之下的“台风”无可奈何。
庞大的体型固然让人望而生畏,但精准而巨大的破坏力才是“台风”级的看家本领。它装备有20枚SS-N-20潜射导弹,这种总重量超过70吨的导弹一次可以携带10个10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它的射程更是达到了8000千米以上。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只要一艘“台风”在北极开火,那整个美国东海岸都将彻底毁灭,所以“台风”级也被人们戏称为“会移动的导弹发射井”。
此外,和其他潜艇拥挤、枯燥的生活不同,“台风”级核潜艇的生活只能用惬意来形容。每名水兵不但能得到一个3平方米的起居空间,在执勤4个小时后还能去艇上的游泳池或桑拿浴室放松一下。在伙食方面,“台风”级也毫不逊色于豪华游轮,水兵们的一日四餐中都少不了黑鱼子酱、金枪鱼、巧克力和葡萄酒,这样的生活足以让挑剔的美食家也心驰神往。
作为苏联制造的经典性武器,“台风”级核潜艇还成为了电子游戏中的主角。在EA公司开发的即时战略游戏《红色警戒》2中,玩家如果选择了前苏联一方就可以建造“台风”级核潜艇。不过为了平衡实力,游戏中的“台风”只能发射鱼雷,而无法使用它核导弹的必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