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水产饲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差,饲料转化效率不高,易造成饲料浪费、营养物质成分溶失等弊端,所以传统的饲料工艺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水产养殖业的需要。膨化技术的出现,给水产饲料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那么什么是膨化饲料?我们又该如何制备和使用它呢?今天小编就一一为大家揭晓~
膨化饲料是饲料加工新技术,饲料在挤压腔内膨化实际上是高温瞬时的过程,即饲料处于高温(110—200℃)、高压(25—100千克/平方厘米)以及高剪切力、高水分(10%—20%甚至30%)的环境中,通过连续混和、调质、升温、增压、熟化、挤出模孔和骤然降压后形成膨松多孔的饲料。
...膨化饲料的出现,一是市场需求,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膨化饲料可以说是水产饲料的趋势,是新产品代替旧产品的过程,谁掌握膨化饲料市场,谁将掌握水产饲料未来。那么为什么膨化饲料越来越受到养殖户和饲料企业的重视呢?
一、膨化饲料的优点:
1、 适口性好,消化利用率高
饲料原料经膨化处理后,香味增加,适口性提高,能刺激动物食欲。同时,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长链变为短链的程度增加,使其更易消化,且营养均衡。水产动物对膨化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高于普通颗粒饲料。
2、减少饲料投喂损失,有效遏制鱼病发生
膨化饲料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粘接功能,在水中稳定性能好,一般可在水中保存2小时,故可减少在水中的溶解散失及沉淀,减少损失。饲料膨化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减少了原料中的细菌、霉菌和真菌含量,提高了饲料的卫生品质,减少了各种药物成分的添加量,从而降低动物体患病风险。
3、保存方便,利于养殖管理
由于经过高温、高压膨化和烘干处理,膨化饲料水分较低、颗粒较硬,稳定性很高,而且在膨化过程中,大多数的微生物等被杀死。因此保存期较长,便于储藏和运输,不易受潮和发生霉变,避免了营养损失。此外,膨化饲料有着优良的漂浮性,可方便养殖户观察鱼类等水产动物的采食、生长情况等,大大减少饲喂过程浪费,可有效保持水质安全无污染,保护环境。
但是膨化饲料同样有它的局限性。
二、膨化饲料的缺点:
1、存在营养成份的潜在损失
(1)维生素的损失。温度、压力、摩擦都会导致维生素的损失。
(2)酶制剂的损失。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5-40°C,但膨化制粒过程中的温度达到120 -150°C,并伴有高湿、高压,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多数酶制剂的活性都将殆尽。
(3)微生物制剂的损失。目前饲料中应用较多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有乳酸杆菌、链球菌、酵母、芽孢杆菌等,当温度超过85 °C时这些微生物制剂的活性将全部丧失。
(4)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损失。膨化过程中的高温使原料中的一部分还原糖与游离的氨基酸发生反应,降低了部分蛋白质的利用率。另外,在加热过度,特别是pH值较高的情况下,会使部分氨基酸消旋而产生D-型氨基酸,这同样降低了蛋白质的消化率。
2、设备与生产费用昂贵
膨化饲料的工艺比一般颗粒饲料复杂、设备投入多、电耗高、产量低,因而成本较高,一般比颗粒饲料的成本要高20%左右。
三、那么投喂膨化饲料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 首先要确定投喂量
(1)每天最适投饵量是鱼饱食量90%。参考鱼类摄食情况,一般每天投喂1次—4次,每次投饵控制在投饵后10分钟—30分钟内吃完。投喂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在同一水域,实际投饲量要随着水产动物总重量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2)根据不同季节确定具体投喂量。春季,水温低,在晴天气温高时可投喂少量饲料,当气温升至15摄氏度以上时,投喂量应逐渐增加;夏初,水温升至20摄氏度左右时,每天投喂量为总体重的2%;盛夏,水温升至25摄氏度以上时,每天投喂量为总体重的3%-6%;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较稳定,每天投喂约为总体重的2%。
(3)根据环境条件确定投饵量。水温过高或过低、盐度突变以及水质不良,均会引起动物摄食量下降。尤其在水质不良时,如果仍按正常投喂量投喂,便会出现残存饲料,将加剧水质、底质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4)根据摄食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投料后仔细检查水产动物的摄食情况,注意投饵后是否很快被吃光。如果在下次投料时,池塘内仍有残存饲料,则应减少或停止投料。
饲料在投喂之前要经过清水浸泡,轻度软化后投喂。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其他污物,定期消毒,避免污染水质。
饲料投喂之前要添加各类维生素,以平衡营养,并预防各类皮肤病,或添加抗素、氟哌酸、磺胺类药物,以预防各类细菌性疾病。
实际上,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都各有利弊,养殖户们根据膨化和颗粒料的实际喂养效果、感官察觉、综合价格,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饲料即可。
作者:梅洁妮
主编:刘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