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對這個世間,抱持怎麼樣的看法呢?有兩句用來形容世間模樣的話。
「人間處處有溫情。」
「防人之心不可無。」
前者可能是溫馨、生活不錯的世間,後者可能是日子不好過的世間。當然,世間是多面的、多層次的,所以,呈現方式不會只有其中一方,而是看每次自己所處的狀況,有時會覺得是前者,有時會覺得是後者。
活在這種有時溫馨、有時不好過的世間,基本上應該有什麼樣的認知呢?我認為,必須意識到凡事都架構在關係性的基礎上。
例如,以工作來說,工作不是自己在「做」,而是有公司、有上司和部下、有同事,而且有工作對象的存在,在這樣的關係中架構出來的。
與家人、戀人、朋友等人之間的連結,也是因為有對象才能成立。由此可見一斑,人是活在關係性的支撐中。有了這樣的意識,就會對與自己有關係的人事物,產生感謝的心情。
「感恩大家給我工作。」
「感恩家人(戀人、朋友)的存在。」
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呢?更進一步來說,想到是在與雙親的關係中獲得生命,且因周遭所有關係而得以存活,是不是會湧現深深的感謝之情呢?
這就是生存的原點。只要堅持守住這個原點,不論活在怎麼樣的世間都沒問題,可以穩穩地向前邁進。
覺得所有事都值得感恩、感謝的心,也是從「這個值得感恩、那個不值得感恩」的區隔事物的想法跳脫出來的大心。也可以說是不拘泥於小事的厚臉皮。
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不過度」。例如,不過度思考、不過度煩惱、不過度猶豫……人會因為「過度」,而痛苦或煩惱。
「即今、當處、自己。」
這句禪語的意思是,在當下時、在自己所在的地方,自己做該做的事,是最重要的。不論何時、處於什麼樣的場所(環境),都會有自己該做的事。
只要拚命去做那件事就對了。不做的話,就會陷入過度思考、過度煩惱、過度猶豫。
「對客人造成了困擾,怎麼辦呢?客人一定很生氣吧?該怎麼道歉,才能取得客人的原諒呢?要好好想想。」
造成了困擾,該做的事只有「馬上道歉」。趕快去找對方,低頭致歉。除此之外,沒有表達我們的謝意與誠意的方法。過度思考,想得越多越苦惱,也越無法行動。
另外,假設在公司裡,有個工作能力很強、為人處事又充滿魅力的前輩,自己很想接近那個人,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當面對那個人說:「改天去喝一杯吧?」這就是在那個狀況下該做的事。
凡事「不過度」的妙法,總之,就是不要猶豫,厚著臉皮去「做(動)」。這麼做,就能克服任何狀況。
凡事「不過度」的妙法,總之,就是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