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凤凰网WEMONEY主办的“2019年零售金融科技峰会”现场,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发表了主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消费金融如何行稳致远”的演讲。该演讲系统梳理国家最新的政策动向,强调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应关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风险,即审慎监管风险和行为风险。
首先王刚抛出了一个结论:消费金融或者零售金融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仍然是政策鼓励的方向。但在当下,要高度关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守住风险底线,实现行稳致远。
一、近期政策梳理
1、中央政策和指导意见
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直接提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准金融服务的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如果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角度来看,消费金融或零售金融初心或本源就是服务人民生活”,王刚进一步解释。
同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上半年经济工作时也提到:关于消费,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方法扩大消费。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金融的方式实现消费的扩张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同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共提了19条,其中有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被单独挑出来。《意见》中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的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而且明确由央行和银保监会分工推进,就意味着后续两个部委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再出台更具体的支持政策,也提醒大家予以关注。
从王刚对中央政策和指导意见的解读,不难看出中央对于消费金融持积极态度,未来在政策方面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依然整体向好。
2、我国消费金融政策沿革
大会现场,王刚梳理了近年我国消费金融相关的政策沿革:从2009年到2017年之前,政策大体上是一种扶持和支持。从2017年以来,针对消费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乱象,央行、银监会(现证监会)和各个部委相继出台“通知”、“意见”和“办法”,这些文件都强调防范宏观和微观层面审慎的风险。
王刚表示,“从最近十来年消费金融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趋势非常明显,规模不断扩张,但近期增速有所回落”。
二、消费金融所面临的风险
王刚从三个维度的数据,解读“居民杠杆”显著攀升背后的原因。
1、央行数据
从贷款规模角度来看: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8年底,我国居民贷款规模将近48万亿元,杠杆率提高到53.2%。十年之间,杠杆率提升了35.3个百分点。同时短期消费贷款在居民部门债务比例不断攀升,从2008年的7.3%到2018年年底的18.0%。比例虽低,但增速非常快,这需要引起关注。
2、国际清算银行数据
从国际清算银行披露的居民杠杆率数据来看,从2008年到今年,我国虽然起点较低,但上升速度很快,而且出现了严重的趋势背离。最近的十年中,在主要发达国家居民杠杆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居民杠杆率反而上升了32.7%。
同时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增加了偿债压力,居民债务本息收入比从2009年的6%上升到2017年的12.8%,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同时风险不对称等一部分风险正在逐步暴露,消费性贷款增速快于经济性贷款,短期消费贷款快于中长期消费贷款;而居民杠杆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风险不对称,并已经开始暴露,且逐步向不良率相对比较低的银行和非银机构传导。
3、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
根据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今年二季度的数据来看,到2019年6月底,居民杠杆率达到55.3%,尤其是从2011年以来,这是在一个非常陡峭的斜坡上前进。
对此,王刚进一步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年居民杠杆率会快速的攀升呢?”
第一,房地产的繁荣与融资条件的宽松。
第二,从消费金融自身来讲,消费观念正在产生变化。
第三,新型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生长为居民加杠杆提供重要的助力,其中表现在以下三个具体方面:
1.消费信贷利差更高。
2.技术进步的支撑。
3.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在持续推进信贷业务的零售转型。
由此导致居民贷款比重的稳步提升,其原因在哪?
如果把收益率和不良率做抵扣,除了民生银行,其他机构平均个人贷款收益率高于对公1.66个百分点,优势非常明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银行部门倾向于推动零售转型,核心一句话:性价比高。
现在银企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的是微观审慎的风险,即消费贷款被挪用的问题。
王刚提出:要重视银行向等级较低的次级客户发放贷款,要关注消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的风险,因为这会直接削弱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在这个层面,王刚进一步重申了一系列的禁止性的领域:严禁用于支付贷款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严禁流入股市、债市、金市、息市各类交易市场;严禁用于购买各类资产管理产品;严禁用于民间借贷、P2P网贷等。
合规的底线:不能发放无指令用途的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能用未解除抵押的房产抵押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不能对没有偿还能力的客户发放信用贷款;不能将核心业务,如授信、审查、风控等外包,也不能与无放贷业务资质机构共同出资放贷,同时不能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增信和变相增信。
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王刚也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不能够滥用客户隐私信息,不能够通过盲呼方式向不特定客户进行电话营销,不能够违规搭售,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的第三人催收,不得利用不正当行为进行催收。
这些就是从微观审慎层面看,监管部门正在跟进的一个重要政策动态。虽然现阶段仅适用于浙江区域内银保监局监管的这类机构,但是王刚相信随着试点取得一定成效,相关政策有可能会经过试点之后再推向全国。
最后,王刚做出总结:仍然看好消费金融或零售金融发展趋势,这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但我们一定要关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风险,既包括审慎监管风险,也包括行为风险。
编辑:刘欢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智能网,经智能网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