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化智联副总裁项天成:公路物流的痛点是基础设备没跟上
[ 导读 ] 2018年8月24日,在公司主办的“科技落地·物链未来----GIIS 2018物流产业创新峰会”现场,传化智联副总裁项天成发表了题为《传化在物流科技落地中的探索》的主题演讲。

2018年8月24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导,公司主办,旷视科技协办的“科技落地 物链未来----GIIS 2018物流产业创新峰会”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观众参与了此次峰会。

本次峰会以“科技落地 物链未来”为主题,以“物流科技落地”为讨论方向,就传统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在物流科技应用场景及实操、物流科技新畅想等议题,携行业人士一同探讨新机遇下物流科技如何更好落地及发展走向。

在本次峰会上,传化智联副总裁项天成发表了题为《传化在物流科技落地中的探索》的主题演讲,他的主要观点有:

1、在物流行业的公路物流是物流的短板,主要原因是目前很多基础设备还未跟上,生产性服务业不足。

2、公路物流的这张网络需要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赋予它相应的灵魂,来驱动物流行业,提升行业的效率。

3、我们希望将服务相关的非核心东西剥离出来,让更专业的人来做,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化分工,与不同企业进行合作和协同。

以下是项天成的演讲实录:(有所删减)

各位领导大家好,感谢主持人和,让我代表传化在这样一个场合做分享。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传化在物流科技落地中的探索》,主要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来分享我们是怎么做的。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传化,传化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有着着32年历史的民营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涵盖了从化工到物流到农业、科技城以及投资的五大板块。其中传化智联是我们的上市子公司,主要包括了化工和物流两个板块。其中物流是传化整个集团的战略转型方向,要我们未来要去重点发展的。为什么是物流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的供应链或者制造业的改革相比于美国、欧美,还是处在第三个阶段。美国代表创新,欧美代表高端制造,中国则是属于发展中,那么到底差距在哪里呢?来看这个微笑曲线,一般的高端制造强调在两端,一端是研发,另一端是营销,中间是属于制造生产过程。相对来说是属于一个资源密集型、人力密集型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中国的企业想向两头发展。

但是为什么中国不能两头发展呢?我们有很多制约因素,其中很大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不足。我们都知道很多企业和国家需要一些配套设施来支撑整个不同行业的协作。比如说欧美的服务业占70%以上,其中70%当中的70%是服务于生产制造的,但中国服务业虽然已经超过了50%,但其中大部分是服务于消费领域。我们C端衣食住行是处于全球领先,但是在B端却是非常落后。在这其中物流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制约因素。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相比国外GDP占比,中国在这上面占比很高,说明我们效率还是较低。我们有很多成本,例如一件衣服其中30%以上的成本是用在物流上,国外就没有这么高。很多数据都可以说明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大大加强和努力。

为什么智慧供应链这块会有这么多的短板?原因在于供应链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目前供应链有五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文流。资金是相互混杂的,比如运输往往是交易驱动的,交易又涉及资金结转,什么时候预付款到账,什么时候发货,这其中有不同的流程。整个流程是很令人头疼的,其中有专门管生产、销售又有物流部,很难将不同的资源和角色非常有效地协同。我们希望企业是针对它的核心,针对生产制造。我们有工匠精神,希望将服务相关的非核心东西剥离出来,让更专业的人来做,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化分工,现在所说的社会化分工是指任何企业都是其中某一个环节,更好的协作才能让整个社会更好的运作。因此我们必须要用一些分工、协作的理念,把供应链相关的服务剥离出来,交由第三方和第四方合作伙伴来做,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

在这么多痛点当中,公路物流尤其是一个短板,为什么物流中的公路物流是个短板?我们也可以看一下数据。我们目前的运输手段铁路、海运、空运,加起来占比20%,绝大部分仍然在使用汽车运输,靠公路物流在运输。但是我们可以知道铁路、航空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发达了,中国的港口和高铁,各种各样的无人装置在全球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在公路物流运输里面看不到这样一些非常好的配套设施,很多物流厂站都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较为混乱。而政府也觉得物流厂站影响市容,总是往外赶。可能很多物流公司今天在这里,明天不知道会在哪里,这个是现实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要从这个领域切入,帮助整个行业进行提升。我们提出了叫“打造传化网”的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赋能整个物流行业,尤其是公路物流这个行业。

那么怎么进行赋能呢?首先我们知道物流的运输离不开一张基础的网络。这张网络是目前在各个全国布局公路港的城市物流中心,我们希望通过全国各地的节点,织成一张能够让货物高效流通的网络。怎么能高效流动呢?其实有实际的场地还是不够,我们还要给这张网络装上操作系统和灵魂,灵魂就是指智能化、信息化的各种手段,这个手段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AGV等各种各样的装置,共同来驱动物流行业,提升行业的效率。因此我们把它织成一张立体网、有实体的网络,并且有线上平台的网络化机制。这张网络我们将它定义成中国工业互联网的组成部分。现在国家大力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出不仅要将互联网用于C端消费,更要到用到生产制造当中去。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分成三部分,最底层是制造,怎么联上网?中间是企业协作,怎么更加高效?再是协作,企业与企业之间如何更好的协作?我们关注让企业的协作更加高效,换句话说就是让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仓配运、上下游怎样能更好的协同起来,从而能够达到供应链的极致也就是零库存。

怎么来做这件事情?首先我认为还是需要技术的引领,如果没有技术很多事情是做不好的。在这样复杂的大系统下面,如果仅依靠人去判断,凭经验去做事情,靠一些规章制度去约束,远远做不到最优,必须要依靠系统,通过数据的计算得出最优解。首先我们要有数据数据,在物流行业有个关键词叫“一单到底”,意思是从源头、发货的企业出发,或者说从源头仓出发,到一个收货企业,这其入仓中间的整个过程是否获取全部的数据,或者信息都能存下来,这是第一步。如果没有这个数据就不用说怎么去优化效率,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做到“一单到底”,听起来好像也不难,不就是将过程都录到系统里面去。在快递行业,很多直营或者比较紧密的网络确实能够做到,快递行业相对来讲是比较标准化。但在物流行业还做不到,无论是从规模、信息化的手段,还是在协作的流程上,都需要大量的环节要打通。比如整个运输过程从集货到仓储分拨,到干线运输,再到落地配送,这么多环节往往是有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两个不同角色之间的交接,如果没有公共平台或者系统去打通,就会出现断层。这中间的数据一旦断了就追不回来,所以这一点就是我们要去思考怎么做到的。

传化是一个平台的理念,刚才说“一单到底”,不是我们传化在做,而是传化怎么组织好众多的运输公司、司机以及各种各样的提供商,通过赋能合作伙伴共同去服务好客户。所以说我们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做“人人都是物流的主角”,这里面不论是发货企业、收货企业,还是物流承运商、个体司机、某个仓储服务商等等,这些企业都可以共同平等地在平台上进行运作,这才是我们要的组织方式。刚才蔡会长也说了物流机制发展过程,从资源整合到流程优化,最后到组织协同,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让不同角色之间更好的协同,这一切都需要互联网技术,它不是某个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不是装个软件就能解决。众多的决策要沟通,怎么深入到体系下,必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触达到各种角色中并产生连接,因此我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应用。不管是运输过程的协作还是仓储协作,我们通过技术做了很多这些方面的应用,希望能够帮助不同的角色进行更好的写作,这个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赋能物流行业的一种案例。

除了刚才提到的系统之外,底层的基础互联网络也特别关键,在节点里面进行操作,货到了某个场地去卸货,晚上另一辆车要安排好到哪个地方取货,整个有大量人工进行工作,毫无疑问未来一定是机器取代人,来做这样的事情。比如刚才由院长也说了,以后机器人送快递将不再是新闻,人送快递才是新闻。同样以后各种运作需要不同的设备,我们也在园区里面做了很多改进。比如说传化和海康威视合作,很多智能探头可以自动获取识别这台车是谁的、什么型号的车,根据系统我们就知道这个车拉了什么货进来。我们还做了其他模式识别,比如,场地里面是不是允许堆放货物、有没有违章停车,一旦识别之后就会将信息推送到管理人员处,管理员会进行疏导,引导这个车更快地到达指定地点。其中我们也在仓储里面引入了AGV,也就是搬运机器人,能够帮助货物更快的搬走,这都是我们已经在实施的项目。

前面提到有了信息,效率就可以提升,我们基于数据做了更好的优化,数据是1+1大于2。通过数据的关联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价值。不管是常规的路径优化还是根据数据做预测,根据混合车更好的匹配,这些都是基于数据可以做大量的工作。当然这个不是传化一家事情,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技术、专业、科目,大量不同的领域需要专业的人去做,我们必须要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外部资源共同来打造这个生态,提升整个行业效率。我们也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比如刚才提到的园区里智能化设备,更多的是依托海康的目标识别技术、机器人技术;物联网的网络怎么快速的获取数据,在各种终端上则是依托中国电信的技术,还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联合行业内专业公司、提供商和专家来共同提升在技术领域怎么能够应用到我们物流的各个场景当中去,目前城配、干线、仓储,各个环节都需要通过大量技术落地,真正去把效率提升起来。

除了现在使用的各种技术以外,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前瞻性的思考,未来到底在哪里?哪些技术在什么时间点会成熟?可以用到产品中?我们也专门成立了研究小组,不同小组在做不同的前瞻性研究。比如说刚才蔡会长也提到了ABCD,不管是AI还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等,传化都有相应的小组在研究。比如说智能配载怎么获取货物更多的信息?不知道货物的长宽高、重量,那可以通过视觉技术,拍照片自动计算体积。在判断货物相关细心的基础上,可以去判断这车货物放到哪辆车上的效果是最好。例如,我们在和化工合作,化工是有专门的农药产品,农药是需要管控。利用技术跟踪农药产品生产到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一直到农民手上,判断整个过程农药是否被更换、过期等各种意外,利用区块链就可以解决更多问题。

除了车联网,我们也在利用电信的终端挂在相对静置的货物上,可以获取不同资源、状态的数据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在跟踪,也希望和更多的专家朋友一起来探讨,怎么尽可能的将能提升效率的记住用到整个物流行业中。

总的来说,我们是希望说联合合作伙伴共同努力,能够真正让我们的客户以及中国大大小小的制造企业的B端伙伴们,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协作。通过信息互通,达到协作的优化,通过不同数据和信息化的驱动让货物的流动更加高效。当然也希望相关的金融服务也能更加普惠,不仅是大公司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企业也能得到普惠的金融服务,最终能够让整个中国制造更加强大。

感谢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