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互联网百花齐放,国内千亿级企业将如何胜出?
[ 智能网导读 ] 短短两年时间,国内已有上百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相继涌现,同时资本和需求市场也给予了高度的青睐。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群雄逐鹿时代!

【编者按】工业互联网平台春天已至,在百家齐放的市场环境中,千亿级的企业该如何胜出?文章转载于智能制造网,经智能网新制造频道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日渐迎来了良好机遇。

自2017年发布鼓励性政策和指导性文件以来,短短两年时间,国内已有上百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相继涌现,同时资本和需求市场也给予了高度的青睐。

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群雄逐鹿时代!

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为互联网的下半场,不断涌进的企业让工业互联网诞生出了庞大的市场蓝海,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预测,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从 5000 亿元不到突破到 7000 亿元,同时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也将在2023年增长至 140 亿美元左右,不仅达到的规模十分喜人,而且高达 30% 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也令人惊叹。

鉴于此,投资方与政府方也相继加入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之中,分别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不同支撑。

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最新显示,国内现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上百家,具备影响力的平台数量也已经超过了一半

其中不乏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海尔、宝信等传统工业企业,富士康、中联重科等大型制造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打造的各种多样化平台,都在基于各自优势搭建平台和生态圈。

自给自足派:以航天科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

近些年,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国内的工业互联网也迎来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期。

以航天科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依托天然的制造基因,率先走在前列。

自给自足派:以航天科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

2017年,航天科工推出了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

在IaaS层自建数据中心,在DaaS层提供丰富的大数据存储和分析产品等,在PaaS层提供工业PaaS服务,以及面向开发者的公共服务组件库和200多种API接口,支持各类工业应用快速开发与迭代。

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则基于家电制造业的多年实践经验,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该平台在2018年2月获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

无独有偶,美的也将自己定位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此外,36天“闪电”登录A股市场的富士康更是将自己打造成“工业互联网第一股”。工业富联通过导入自己工业互联网BEACON平台,可实现数据采集和集成、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提质增效、降本减存、提升产品良率。

以航天科工、海尔、美的等为代表的企业,其优势是本身自己就是制造企业,对生产制造流程轻车熟路,其打造的工业云平台更多是从制造业的思维出发,在具体的生产制造环节具有优势。

但是,这些企业往往缺乏互联网基因,云计算技术底子薄弱,更多时候是从自身的制造需求出发,以自给自足为主。

广义来说,这些企业要想将自家制造业务上的工业云布局经验复制给同行,无论是能力还是可借鉴特点上,都存在弊端,难以推而广之。

对于缺乏互联网技术基因和推广能力的制造企业来说,其实更多的是外行做内行事,远远在技术边缘行走,造成资源浪费。

赋能派: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也是互联、是云,在云服务上有积累的互联网企业,无疑成为拓荒工业互联网的领军者,其中以阿里和腾讯最具代表性。

先说说阿里,在2016年,阿里云与徐工集团联合共同搭建“徐工工业云”;2017年,阿里云发布ET工业大脑平台,通过数据、算法对传统的工业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随后,阿里云也与比亚迪、中石化、协鑫光伏、国家电网等一系列工业制造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合作。

较阿里云2009年进入云计算领域,腾讯云慢了点,2013年全面开放、2015年决定全面发力云计算。

在深入工业领域的时候,腾讯通过提供云平台等基础设施的方式,将互联网技术和经验,开放给制造企业,选择与制造企业合作模式推进。

比如,腾讯云和三一重工合作的“根云”项目,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工程设备2小时到场,24小时内完工的服务承诺,大大提升了运营的效率,堪称工业智慧生态中的典范。

相比传统制造企业,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部署,其背后的主线是,发挥在互联网、云计算上的沉淀和积累优势,以技术见长,将在消费云领域积攒下来的计算力能力和经验,结合工业制造业的特点去赋能和共建。

但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本身擅长的是互联网技术,但云平台的搭建还需要专业、全面的工业知识做支撑,能够深刻理解工业制造业的痛点和逻辑,这些并不是阿里和腾讯所擅长的,因此,阿里和腾讯为制造业赋能还有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

另外,阿里和腾讯是基于公有云平台,在地方和特色地区推广工业互联网并不具备个性化服务特色,难以为工业互联网把好脉。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并且在5G技术推动下,大型工厂在数字化,对工业互联网需求将进一步被释放,企业们也积极出击工业互联网这个新风口,掀起数字化工业浪潮。

未来,再结合企业方的持续加码以及需求方的不断释放,四方共同的注力有望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进一步提速、进一步深入

三大问题阻前进

不过,工业互联网虽然是一片巨大的蓝海,但我国当前的发展还无法将这片蓝海彻底转化,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工业互联网起步晚,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而另一方面则是现有的发展存在不少的限制因素与问题。

眼下,制约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和标准规范。

其中,网络安全是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最大隐患。

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倘若得不到保障,将会让整个工厂、企业甚至国家置于开放环境之中,其中相关数据、信息和隐私遭入侵将会带来致命性打击。故而,如果不能解决网络完全问题,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也就无从谈起。

同时,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另一因素。

由于工业互联网融合了工业、信息等多方面技术,应用过程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极高,人才可以说是保障市场发展的必备元素。

但目前,我国市场上相关的人才十分稀缺,引进人才成本又过高,人才培养体系也还没建立健全,解决人才难题不容乐观,这让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略显严峻。

此外,标准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成熟的又一因素。

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来说,数据采集是基础。不过由于目前国内制造业门类多而杂,各种技术与装备标准有所不同,使得数据采集十分困难。

与此同时,平台提供商直接服务、标准上的不统一,也让行业应用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可以说标准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企业胜出这样做

那么,面对如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势,我国企业又该如何做才能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抢先占领行业的发展高地呢?

不少业界专家认为,首先企业要找到符合自身的好定位。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需要将自身的认识从单纯的提供技术、产品来盈利,转化为给行业提供发展的“黑土地”。

简单来说就是,平台方要拥有自己的造血能力,为此一方面可以打通上下游,将自身的经验、技术和服务提供给上下游企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另一方面也可以每开辟一个细分行业,就牵手一家龙头企业,通过合作互惠来共同发展。

其次,平台方要有长期作战的实力和心理准备。

工业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合作发展的共通项目,构建一个“大而全”的平台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长时间的细分行业应用测试。这些都需要平台方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来完成,而且也急不来。

未来,为满足行业市场的不同需求,平台应用的趋势将会是多样化,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只有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兼具强硬的实力,才能在机遇到来的那一刻顺势而上。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