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组数据告诉你互联网流量焦虑有多可怕
[ 智能网导读 ] 流量购买力封顶,意味着在既有的购买空间里更加激烈的竞争,精耕细作者胜。 私域流量,流量,电商平台,GMV

作者:穆胜,图片来自“特定授权”

本文核心观点:

移动端电商用户增长速度下降明显。

电商市场GMV增长速度下降明显。

需要线上流量的玩家增多,推高流量成本。

蛋糕变小,玩家变多,蛋糕票变贵,但每个人吃到的蛋糕变少。

商家会寻找新的流量洼地,但如果用老思路去做流量经营,必死无疑。

流量红利时代,用低价流量来获取购买是所有企业的不二选择,这种逻辑也被几乎所有入局互联网的玩家视为真理。但近年来,流量红利却开始迅速消失,不仅是流量成本迅速增加,而且流量能够换取的购买也急剧下降。

我们可以用几组数据来说明问题。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减缓

这还不是某类平台的表现拖低了整体表现,而是全局性的趋势。举例来说,以前增速一度达到40%左右的移动电商用户规模也开始增速减缓(如图1)。

图片1.png

图1: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艾媒咨询

整体购买力增速放缓

2014年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GMV)增速的巅峰,而后增速一路下跌,至2017年后,基本稳定在10%左右(如图2)。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寒冬和疫情的共同影响下,每个流量的购买会更加保守,对这一增速极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图片2.png

图2: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 资料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司

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和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出现了相似趋势,即总盘子增长,但增速下降。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阶段,堪称“温水煮青蛙”——表面看来数据依然保持增长,但增速下滑显示后劲乏力,市场空间极有可能在一定时期“触顶”,企业不能再依托大势增长,稍有懈怠,必然被市场淘汰。

另一组数据可能说明了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放缓的原因。以用户年均贡献GMV来看,在2017年开始,增速已经维持在5%以下,几乎停滞,2017年还出现了负增长。这意味着流量的购买力触顶,不再具有自然增长的空间。

图片3.png

图3:用户年均贡献GMV分析  资料来源: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整理

流量增速放缓,流量购买力触顶,在肉眼可见的范围内,电商市场交易规模(GMV)将长期处于“微增”。

需要流量的玩家增多

强大的电商平台、新兴的各类平台、走到线上的传统商家都在线上的赛场里活跃,流量生意的需求大量增加。依然以电商为例,这个行业尽管竞争激烈,但企业的数量却一直在增长(如图4)。结果,需求的旺盛让流量成本居高不下。

图片4.png

图4:中国电商企业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天眼查,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三大电商的获客成本变化可以说明问题(图5),从2018年开始,其获客成本急剧上升,为商家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商家跨平台的迁移,并高度关注私域流量。

图片5.png

图5: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获客成本分析  资料来源:阿里、京东、拼多多财报,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将上述几组数据综合起来,可以发现背后的趋势。一方面,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GMV)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是流量成本飞速上升。两个方面的效应结合起来,商家的ROI面临巨大挑战,生存愈发艰难。

趋势深度解读

上述几组数据还可以被深度解读,并推测出一些趋势:

当流量成本普遍上升时,有垄断效应的大电商平台为了保持盈利增长(取悦资本市场),基本不会让利。所以,有流量需求的商家会寻找其他“流量洼地”,正如过去有淘系玩家迁移到微信做了微商。有流量优势的抖音、快手等流量黑洞,会迎来一个机遇期,相信这也是大电商们忌惮的。

在商家寻找新的流量洼地的过程中,大多依然是在做“流量倒卖”,以为“流量=购买”,很容易就掉进“坑”里。即使在新的流量洼地里,也应该做“精细运营”。一抓占用时长,二抓购买转化。只有把这两个方面做好了,才能让变贵的流量产生更强的转化,让ROI变得划算。流量购买力封顶,意味着在既有的购买空间里更加激烈的竞争,精耕细作者胜。

如果要做流量的精细运营,关键在于建设内容生态,走向“内容社交电商”。记住,不只是内容电商,也不只是社交电商,而是“内容社交电商”。流量要被“内容+社交”的场景吸附,才能产生购买,甚至增值购买。这是现在的电商巨头和流量黑洞的主要方向,直播电商的火爆就是证明。

倒逼供应链成为当下急需,假设流量购买力下降,让每次购买产生更多的利润,是让ROI变得划算的另一种办法。以拼多多为例,除了依赖社交红利,撸的还是“供应链羊毛”,这种模式在一段时间内显然是可行的。

趋势里,新规则会淘汰老思想,Take care!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能网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