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已提出近十年前,然而许多早期试水项目的实际成果大多与其最初宣传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如今,智慧城市的发展已来到一个转折点。许多城市已开始超越试点阶段,进而开始利用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为居民创造更智能的宜居家园。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智慧城市:数字技术打造宜居家园》.pdf对近六十个智慧城市应用如何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场景下发挥作用进行了分析,提供了目前最为完善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指南。其涵盖的智能应用包括警务预警、实时公共交通信息查询、网约车、智能交通信号、智能停车、远程医疗、数据驱动型公共健康干预等,具体且详实地评估了每个应用如何帮助城市解决包括犯罪、拥堵、污染等在内的当务之急,从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该报告表明,这些应用能有效将城市生活质量指标提升10–30%。此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还同时考察了全球5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步伐及现状,并提出,目前即便是全球最领先的的智慧城市,也仅仅是实现了三分之二的潜力,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原文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英文版报告共152页,下载链接:MGI-Smart-Cities-Full-Report.pdf
以下是智库精选分享:
智能应用可显著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研究发现,智能应用可将城市伤亡人数减少8–10%。也就是说,如果以一个五百万人口的高犯罪率城市为例,每年将有300万条生命得到挽救。如将数字技术融入在警务工作中, 可有效打击犯罪,减少30-40%的盗窃和袭击等犯罪活动。在紧急情况下,不同水平的城市还能将第一批反应人员到位的响应速度加快2分钟至17分钟。
时间和便捷性。研究发现,智能技术可将通勤时间缩短15-20%。这相当于每个工作日节省15–30分钟,每年节省2-4个全天的时间。
健康。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可成为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催化剂,引导居民以数据为寄托进行健康管理。麦肯锡发现,城市可借助智能技术减轻8-15%的医疗负担。发展中国家城市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公共健康干预(尤其是母婴健康领域),或对传染性疾病进行监测预警,这些都将助力城市健康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环境质量。研究表明,城市可利用一系列智能应用将污染排放降低10–15%,每人每天可节省25–80升水,每人每年可减少生产30–130千克的不可循环固体垃圾,空气污染给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可降低8–15%。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的智慧城市应用可帮助城市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总体可推动实现七成左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是,发展的显著程度与各个城市现有基础设施水平和基线起点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单个智能应用在不同城市场景下的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异。
“城市不可能随手按一下开关,就安装好技术系统,或者换掉基础设施,”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ztel)说,“通过将智能技术融入基础设施,终端用户和服务提供商都能更好地进行决策,减少效率低下问题,并最终惠及城市居民。届时,居民均能在需要的时间、以所期望的的方式获得最为理想的服务。”
评估全球50个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北京、上海、深圳、银川、香港入选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通过三个层次对全球50个智慧城市的智能应用部署及发展情况进行了剖析,这三个层次分别是:技术基础、应用引入数量和范围、公众接受程度。其研究结果并非对智慧城市进行排名,而是对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 总体而言,即便是目前最先进的智慧城市也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有趣的是,在调研过程中,欧洲和部分其他高收入城市的居民对调查回复反响平平,但中国城市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出了惊人的认知和普及水平。
调研中涉及的中国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银川和香港。这些城市在智慧城市评估中均处于地区领先水平 ,其智能应用在公众中的接受程度较高,这为其进一步实现智能应用规模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北京、上海、深圳更是在公众接受程度评估方面位列全球三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智能应用的满意度反馈一般,这为进一步优化智能应用的用户体验提供了空间。
中国城市的技术基础设施水平普遍较高,具体体现为智能手机普及率高、智能电表推广情况良好、以及智能监测覆盖率高。上海、香港拥有领先的数据平台,而深圳则是世界上无线互联网覆盖最好的城市之一。
智能应用的大范围试点和推广也是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亮点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出行应用在中国的普及情况, 包括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公交实时信息查询在内的应用正被大部分中国城市居民接受。
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吕文博表示:“中国,乃至是整个亚洲地区,拥有着年轻且庞大的数字化原住民人口,这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又使得不少中国城市的“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无疑,如何利用科技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提升市民生活的质量和便利性,是接下来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打造智慧城市对政府与企业带来的启示
在传统理解上,人们普遍认为如何利用数据和数字化技术解决公共问题是政府机构或者公共部门的工作,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现,虽然政府机构及公共部门是近七成智能应用的真正拥有者,但这些应用的近六成的原始投资来源于企业或私营部门。可见,地方政府并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单独提供每一种应用和服务。许多智慧城市都采用了借力生态系统的方法,通过与企业或私营部门合作投资,共同开发创新解决方案。
“打造智慧城市需要一个智慧的政府。政府和公共部门可以思考在哪些领域可以适当留出空间,为企业或其他私营部门提供创新余地。”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副院长成政珉(Jeongmin Seong)表示,“ 合作方越多,应用的使用范围就越广,数据的使用也会更有创意,从而带来更出色的效益。
与此同时,智能解决方案也正悄然改变着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的经济效益,促使管理部门对包括城市交通、废物管理等在内的城市基本服务方式进行重新思考。而对企业而言,打造智慧城市无疑也为他们创造了新的机遇。多个行业已经开始逐步融入智能解决方案,变革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方式。比如,药店连锁企业开始变身为远程医药提供商,而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将自动化系统、传感器、出行方案等整合到其物业管理中。报告指出,那些寻求进入智慧城市市场的企业需要具备多种技术方案以及创新的融资模式,并能够敏锐地洞悉公众参与情况。
一直以来,技术都是推动商业环境进化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最热的技术升级趋势,无疑是人工智能。当下,尽管人工智能行业本身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期,但它对于各行各业的赋能却正在以更热烈的姿态进行。
2018年11月30日上午,将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办“新技术·新动能创新者论坛”,以技术为核心要素,从行业角度出发,探讨新技术趋势下,企业如何把握升级机会、跟上时代节奏,在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详情及报名链接:https://zhineng.aiisen.com/post/ad/id/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