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宝军:不良资产市场的六大趋势
[ 导读 ] 处置不良资产是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本文认为,伴随着经济下行,不良资产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甚至被称为万亿级投资的新“风口”。受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等因素影响,未来不良资产市场将呈现六大趋势。 趋势一:金融不良资产规模依然巨大,处置收益率将逐步收窄

降杠杆、调结构仍是2018年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不良资产集中显现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并未得到根本性的好转。2018年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均呈上升态势。一方面,关注类贷款会向不良贷款迁徙,目前关注类贷款余额已过3.5万亿元;另一方面,不良资产的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如近期下发的文件要求“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贷款”披露,隐藏的不良资产将充分暴露。因此,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将延续高位增长趋势。

近两年,商业银行资产包的收购价格却不断上扬,从资产包的本金折扣率看,2014年至2016年在30%至40%,2017年以来已上升至50%至60%。一方面源自资产质量的提高,因为商业银行倾向于将最差的资产先转让;另一方面是日趋激烈的需求竞争拉高。但从总体趋势看,由于不良资产的供给是充沛的,不良资产包的市场价格仍将回归正常区间,但存在大幅上扬的空间和基础。与前两次大规模收购后在景气周期处置不良资产不同的是,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适应在经济增速下行的“新常态”中处置不良资产,资产处置周期明显加长、难度不断增大。从负债端看,资产管理公司获取资金的成本一直在上升,2018年1月信达公司发行的10年期金融债利率已达5.5%,地方和民营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融资成本更高。受收购价格上扬、处置周期加长和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良资产处置收益率将不断收窄。

趋势二:不良资产新市场领域将不断开拓,把握机会将战略制胜

2010年信达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开始探索非金融不良资产收购业务。2015年6月,财政部与银监会联合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获得快速发展。信达、华融两家公司年报披露,2017年度非金融不良资产规模5369亿元,占总资产规模的16.48%,已成为重要的盈利来源。但无须讳言,这一业务有“类融资”的嫌疑,附重组条件的不良资产收购本质上更像信贷业务。从外部看,随着金融监管趋严,这类业务将受到限制;从内部看,非金融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收益率也不断收窄,资产管理公司也有调整业务结构的需求。如果认真研究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打破目前非金融不良资产收购的思维疆界,不良资产市场可以拓展的领域十分宽广:

一是信贷市场中的非银行机构不良资产。2017年末融资租赁资产规模2.1万亿元;据《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报告》预测,2017年末消费信贷余额9.8万亿元,2019年将达到15万亿元;各类小贷机构借贷金额0.98万亿元,网络借贷余额2.2万亿元,这些非银行机构的资产中有大量的不良资产需要处置。

二是应收账款市场。截至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13.48万亿元,依然延续上升态势,除附重组条件不良资产收购,需要从实质性重组的视角,深度研究顾客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制的非金融不良资产收购处置服务。

三是资产管理市场。截至2017年末,信托资产26.25万亿元,其中风险项目0.14万亿元;银行理财资产28.38万亿元,如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不良率估算,估计有0.5万亿元不良资产;证券资管、保险资管产品中的不良资产也需要关注。随着资产管理统一规制的颁布与实施,预计资产管理领域的不良资产将逐步暴露,这将是一个蓝海市场。

四是债券市场。2018年至今市场上共有20只债券违约,包括大连机床、丹东港、神雾环保、富贵鸟等10余家企业,多为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大股东。据WIND统计显示,目前债券余额76.97万亿元,已出现违约1116亿元,其中有24.56%的债券将会在一年内到期。这一领域市场公开、数据透明,需要探索介入的路径和策略。

五是地方政府及各类平台债务。截至2018年5月,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63万亿元,随着债务期限的到来,如发生再融资困难,将会出现部分违约风险。而地方政府亦持有大量的优质资产,重组和整合的潜力巨大,这正是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作用的好战场。

六是股权市场。截至2018年5月,上市公司3539家,市场价值55.92万亿元,其中ST股权85家,市场价值2801亿元。从债转股情况看,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债转股580户,金额3000多亿元;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截至2017年10月统计,市场公布的债转股案例签约意向总规模1.04万亿元。截至2018年5月,新三板股权总股本6586亿股;2017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认缴规模8.03万亿元。股权市场上的不良股权资产是待开拓的蓝海。

七是房地产市场。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中小房地产企业可能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困难,甚至会产生一批“烂尾楼”,形成规模巨大的不良物权,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并购重组机会。

八是机器设备等物权市场。除债权中的抵押品和质押品(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抵债,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很少介入实物资产的收购处置。截至2018年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07.9万亿元,其中的机器设备等物权资产金额巨大,伴随着传统企业的结构转型升级将会形成巨大的不良机器设备市场,这是一个待开发的新市场。

九是国际市场。按目前的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范围限定为国内,未来需要向国际市场拓展。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实现投资1201亿美元。这些投资中出现的不良资产,也需要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服务。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的海外国家也有不良资产的处置需求。通过国际市场间发展阶段的阶梯型差异,如能打通国内和国际不良资产市场,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核心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就能取得更高的效益。如发达国家的落后技术可能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技术,用不良资产的低价格收购这些落后技术形成的不良资产,嫁接到我们需要转型升级的产业,将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我国的过剩产能,正是一些比我们落后的不发达国家急需的先进生产力,如能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将国内因过剩而低价的不良资产,嫁接输出到不发达国家,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同时,实现了资产处置的国际化。开拓不良资产国际市场,既是转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处置国内不良资产的需要。

由于不良资产细分市场的顾客需求、监管政策及法律环境差异很大,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机会,不良资产市场的参与者需要制定明确的战略,针对某一细分市场确立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集中力量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趋势三:市场准入将逐步放开,核心能力将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

过去不良资产的参与者主要是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几乎垄断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一级批发市场。近年随着准入的逐步放开,不良资产市场已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扩容至近60家,股权结构呈多样化,有地方政府或国企主导,也有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导,还有民营企业主导。银行系专门从事债转股业务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已成立5家,随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估计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将组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外资和民企以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资公司等方式成为不良资产二级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律师事务所、评估公司、拍卖机构、咨询机构、信息科技企业等以不良资产市场服务商的角色参与市场。不良资产市场的生态体系已经形成,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不同类型的机构要在不良资产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必须研究分析市场状况及变化趋势,依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找准市场定位,专注于不良资产的细分市场或领域,聚焦于自身的核心能力,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综合能力强,但也不可能在全市场开拓,更不能进行全品类竞争,而要依托自身在信贷市场及应收账款等非金融债权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充分发挥综合金融的工具和功能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在资产定价、并购重组、资源整合、综合解决方案提供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在解决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跨区域不良资产或项目、大型国有企业的金融风险化解领域发挥综合优势,引领不良资产市场发展。

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重点发挥区域优势和地缘优势,解决本地区不良资产、地区性中小银行的金融风险;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重点服务于自身风险的化解,做好市场化债转股业务;金融科技类企业及中介机构要在尽职调查、交易、信用、渠道等不良资产服务的细分市场或专业领域,提供特色服务并形成专业能力和竞争优势。

趋势四:资产处置方式多元化,并购重组将成为提升价值的核心工具

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简称为“三打”,即打包、打折、打官司,主要通过债权转让、债务重组和诉讼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不良资产处置将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准入放开、资产价格重估、流动性偏紧的市场环境,面对周期更长、难度更大的处置压力。因此,未来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将以价值提升为核心,呈现多元化,并购重组将成为最重要的处置方式。

对商业银行而言,在严监管的情况下,真实反映、实质处置、真正出表的处置方式将成为首选。银行将对不良资产进行分类,适宜债转股及自己处置的交由自身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处置,适宜证券化的将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大规模的处置依然是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组包转让,合资、合作处置以及结构化出表的交易将处于停滞状态。对金融资产管理机构而言,紧紧围绕价值发现、价值提升和价值实现等关键环节,以并购重组为核心,综合运用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资产置换、债转股、资产证券化、收益权转让、追加投资等多种手段,并充分发挥交易所、互联网、拍卖行、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产业生态网络的功能作用,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处置手段,实现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提升。

趋势五:不良资产服务市场迎来发展机遇,“金融科技+不良资产”或出现颠覆性变化

随着不良资产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围绕不良资产经营处置的服务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多年的收购处置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尽职调查、资产分类、资产定价、处置方案设计、交易结构选择、项目营销等一系列专有技术,形成了对外提供不良资产服务的能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拥有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也可依托不良资产处置,向社会提供资金、渠道、技术等多种金融手段,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如追加投资、资金募集、证券化、资产托管等。

另一方面,参与不良资产市场的各类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评估公司、交易所、金融科技公司等,已形成了法律、估值、交易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因此,作为不良资产市场主体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从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向不良资产服务市场拓展,成为不良资产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不良资产服务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整合市场资源,向不良资产、不良项目、问题企业、问题金融机构提供不良资产管理服务,如开展不良资产受托处置、问题金融机构的托管和清算、不良资产解决方案提供、问题企业救助等服务。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在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财富管理、征信、众筹、互联网保险、零售银行等方面形成了新的业务模式,直接影响金融服务提供的方式,已经具备颠覆传统金融业的力量。

在不良资产市场,金融科技企业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数据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交易数据,通过互联网技术归集债务人数据,向不良资产收购处置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如蚂蚁信用的征信数据服务和搜赖网的信息服务,能更好地提升不良资产的尽职调查水平。

二是交易撮合服务。构建各类平台服务不良资产交易,如阿里与京东的网络拍卖平台,已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全面合作大规模拍卖不良资产;又如资产360等提供撮合交易服务。

三是法律及催收服务。通过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为客户画像,进行精准催收;构建不良资产法律服务平台,提供催收服务和不良资产法律援助。

四是资金服务。主要为不良资产交易提供资金匹配,如众筹投资类的分金社等。目前不良资产市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点还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及小额贷款领域,随着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的进化,金融科技将应用于解决不良资产市场的核心问题,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领域,预计在尽职调查、资产定价、价值发现、撮合交易等关键领域将出现颠覆性技术,如不良资产全息尽调、智能定价、智能匹配等技术,也可能产生规模更大更为集中的不良资产交易平台,甚至可能会改变行业的结构。

趋势六:监管标准将趋向统一, 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

现行不良资产市场的监管框架是以政策性资产处置为基础不断完善演变而来的,采用的是机构监管模式。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金融控股集团的模式由银保监会监管,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作为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机构由银保监会监管,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则由各省金融办监管,民营及外资从事不良资产业务没有明确的监管者及监管办法。《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昭示了未来金融监管的方向,那就是市场监管和功能监管。因此,未来不良资产市场也将按市场监管和功能监管的原则建立统一的监管框架。

2000年颁布的《金融资产公司条例》,规范的是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行为,目前政策性处置任务早已完成,该条例亟须修订;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准入条件和业务范围已有明确规定,但如何纳入统一的不良资产市场监管框架,需要研究并明确;对不良资产业务的监管指标要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如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的风险权重,若按一般股权的标准,即使其他政策全面放开,也很少有机构能有充足的资本支持该业务发展;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管理、交易等相关的规定,需考虑当前不良资产及其市场状况进行统一规制;等等。因此,制定统一的功能监管框架,对推进不良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智能融合、技术推动的新形势下,数据、场景、流量是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基石,在这一基础上延伸出的智能解决方案、智能风控、反欺诈、智能营销、智能催收、智能投顾等业务百花齐放。虽然过程坎坷起伏,但终点明确又清晰。未来,金融科技将成为金融产业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生产力。

2018年11月30日,北京国贸大酒店,2018创新者年会【金融科技创新者论坛】火热报名中:抢票链接https://zhineng.aiisen.com/post/ad/id/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