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副总裁武连峰:AI驱动“数字经济”,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 导读 ] 当前,“数字经济”还是一个刚刚进入预热阶段的新名词,而数字经济更多的落地意义是生态创新与行业赋能。

当前,“数字经济”还是一个刚刚进入预热阶段的新名词,而数字经济更多的落地意义是生态创新与行业赋能。数字经济同时也意味着AI驱动数字化转型,大多数企业追求科技创新赋能产业,从而助推产业的革新与快速增长。

此外,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处提到了数字经济、互联网+、信息化等内容。李总理提到,五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而数字经济新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三大阶段看数字经济从试点创新、倍速创新到智能创新

IDC副总裁武连峰说道:“对于数字经济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权威概念。”

武连峰提到,在过去五年之前,大家并没有提到数字经济,不论是信息化、数字化也只是谈论在表层,并没有深聊。而IDC总体上将数字经济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核心部分:ICT产业+互联网,因此电信厂商、IT厂商、互联网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的信息产生直接来源于ICT相关技术产权服务;第二部分是将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将传统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变得更加智慧化、智能化、服务化。这两者相结合,就是现在的数字经济。

不同于当前社会对数字经济发展所划分的三个阶段:1.0阶段:1993-2010年,以互联网应用为主,主要形态是电子商务;2.0阶段:2010-2016年,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主,以平台为载体,以数据为驱动,表现为“互联网+”;3.0阶段:2016年起,进入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云网端新一代基础设施为基础,逐步走向万物互联,开始全面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为代表方向。

武连峰结合IDC对整个ICT市场上的研究来看,提出了不同的划阶段分析观点

2007-2015年:是数字经济的1.0阶段,在该阶段内,第三平台技术与行业相结合,更多的是试点试验创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技术与行业的结合,移动支付端等应用普及的更为广泛;

2015-2022年:是数字经济的2.0阶段,第三平台技术进入了第二篇章,也是生态和创新加速即倍速创新阶段。除了云计算、大数据之外,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3D打印、机器人等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具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加速器技术;

2022-未来:是数字经济的3.0阶段,是智能创新。人工智能在某一单一领域将更为成熟,并且会慢慢向多领域扩展,往通用人工智能不断趋近。在未来,自动化也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武连峰告诉,纵然现在人工智能很火,实际上它的应用还非常的初级,现在是在某单一方面做的还好,而其他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客服、语音识别,虽然技术上革新下的功夫很大,但是今天我们打电话,仍然能判断出对方是机器人还是真实的人,这就直接影响我们的沟通体验。

武连峰认为:“总体上来看,生态系统创新与生态创新更为重要,而此时的创新速度也会更快。因此,2015年的时候,快速迭代、速度为王是优势特征,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全球范围内,现在提出的数字经济是近年才出现的一种经济发展现状。”

技术泡沫下隐藏的技术沉淀为行业发展筑基

在国内,“数字经济”的热度比国外更高,武连峰认为其中涉及到两个因素:第一,国外政府力量并不热衷于推动这种新理念,他们更关注于本土的经济形势问题并去解决。第二,发达国家的传统行业信息化做的很好,与互联网公司差别并不大。

举例来说,互联网公司在美欧国家,满分十分,他们可达八、九分,而传统企业达七、八分,中间差距不大;而中国不同,中国的传统行业只有三、四分,但是互联网公司却可达七、八分。因此,当互联网公司开始向产业转型时,只要将技术赋能给传统企业,哪怕是赋能一点点,传统企业的提升就会很明显。同时,这也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在中国热门的原因。

传统行业通过新技术的赋能,能迅速依靠优势的带动而快速发展,并能享受其中带来的好处。此外,政府也会通过这一点,大力宣传并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创新创业,这种发展态势与整个中国的特定环境是有直接关系。

对于“信息化高速公路”与“数字经济”的类比,武连峰认为:“信息化高速公路,更偏基础设施层面更多一些,在克林顿当初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当时的网络信息化发展速度并不足以支撑起整个行业的基础建设。信息化高速公路的提出,是通过底层ICT设施、网络等方面的大量投资是为国家基于信息化产业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这种投资对经济产业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对于大型的ICT公司本身受益也很大。”

武连峰强调,今天不论是印度或是中国,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留下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技术领域的泡沫出现之后,整个技术产业还会循环往上走,而内容泡沫破灭之后,该领域可能会全部损失,没有任何积累。

因此,在技术市场,往往会存在这样一种特点,无论是互联网泡沫、人工智能的三次迭代、区块链弊端开始发酵等现象都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泡沫破灭之后,反而会有很多东西沉淀下来,将技术与行业相结合进一步利用,这又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四个方面看IT价值,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武连峰提到,诸如“数字经济”这类新概念的提出,源于两个因素:其一,无论是通过政府或是厂商、甚至是第三方研究机构,大家在一起去定义一个概念的时候,会使这个概念的普及程度更快,使人们在了解这个概念之后形成一定的共识,然后产生协作的可能;

其二,政府和厂商如果借用这类势头,营销成本将达到最低。举例来看,如果只有单一政府去助推某一理念,而全球其他国家不推动,势单力薄成本就会非常高,对标市场来看,某一厂商独自推动某一新概念,并想要让大众去接受,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企业家认为,IT就是一种工具,它扮演的就是一种知识角色。武连峰告诉,IT对于企业的作用与价值不止于此,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重构业务流程,而重构业务流程的核心就是提高效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提升效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论是制造业或是其他大中小企业,如何持续不断的提升效率,一直都有上升的空间。

第二,提升用户体验。目前来看大公司的用户体验做的足够好了,包括电商平台,如京东、淘宝都是通过IT技术的革新来提高用户体验。

第三,重构产品与服务,尤其是制造业。比如美的,现在有80%的电子产品具有智能性特点,产品本身有各种传感器,手机端有APP,可通过移动端进行控制,还能利用远程控制,并能获取多种数据资源。因此,在产品与服务这个层面,IT就不仅仅处于知识决策,它完全具有产品竞争力的体现。

第四,重构商业模式。当前的重构商业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转变自己的商业模式较为困难。很多制造企业,在销售产品方面,不论是集成、施工,未来可能会通过产品这个载体,而去销售服务,包括预测性维护服务,或是基于数据的一些服务,即为信息和数据转型,这是数字化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同时,信息和数据来源占据企业收入的百分比,也是衡量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对于重构产品与服务、以及重构商业模式,IT此时已经担任引领和创新的职责。

数字经济时代正在无感知改变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众多企业家也在利用ICT基础支持不断实现业务创新,组合应用与科技赋能相结合,除了云计算大数据,5G也已带动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经济必然腾飞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