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产生的移动支付已经走出电子商务以外,渗透到日常消费的各个场景,成为消费支付的主要方式之一。据Ipsos调查估计,我国2018年末手机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9.9亿,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94.7%。
在如此高渗透率下,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趋于饱和,移动支付巨头如何直面竞争?Ipsos发布《2018第四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分析2018年第四季度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对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两大巨头——财付通与支付宝的双寡头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解读。
本文来源于Ipsos,以下是智库为您带来的精选分享:
2018年第四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针对消费者在过去三个月(10-12月)的移动支付行为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也对C端市场移动支付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及解析。
1. 行业发展状况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仍有小幅上涨,逐渐趋于饱和。调查显示,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即在最近三个月内使用过的比例)为94.7%,相较2018年10月(92.0%)仍有上涨。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3.9亿户,同比增长10.7%,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为12.6亿户。据此,考虑到一个人可能会拥有多部手机的情形,由本次调查数据推算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约为9.9亿,较2018年10月增长约5.3%。
在16-59岁的消费主体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约8.0亿,占整体规模的80.0%。在渗透率维持高位的情形下,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增长已日趋饱和,而“用户群体基本稳定”则意味着各支付品牌的市场增长将不得不面对彼此的直接竞争。因此,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进移动支付国际化是支付巨头的不二选择。
移动支付整体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是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以本次调查所覆盖的三个月的支付交易进行推算,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年交易规模达到152.77万亿元,较2018年9月调查推算值增长约25.7%,年交易笔数约1.04万亿笔,增幅约24.0%。从持续调查数据来看,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一直呈较快增长态势。分摊到单次交易,笔均金额约147元,而人均每天支付约3.6笔,依然是小额、高频特点。以日常开销为计,由第三方支付完成的占比较前维持在54%(其中移动支付占比为42%),现金支付占比为21%,移动支付作为日常消费的第一大支付工具的地位稳固。
财付通和支付宝“双寡头”竞争格局有些松动,银联云闪付增速加快。调查显示,财付通(注:包括微信支付和手机QQ钱包)和支付宝的渗透率分别为86.4%和70.9%,推算用户规模分别达到9.1亿和7.4亿,相较2018年9月分别增长0.5亿和0.8亿。两巨头均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共同渗透率已达到93.3%、非常接近于移动支付的整体用户渗透率(94.7%),均是刚需性工具。而用户是多工具使用的(平均在用约2.5个支付工具),银联云闪付渗透率已达到18.0%,相较2018年9月(11.6%)有明显提升,推算用户规模接近1.9亿。同时,银联云闪付的破局之势还体现在交易份额的快速增长,已达到约5%(Q3约3%);前期调查显示,财付通和支付宝合计瓜分了移动支付整体市场约91%的交易金额,本期调查下降至约89%。事实上,业内一直认为财付通和支付宝的“双寡头”竞争格局更有可能发展为有银联参与博弈的“三足鼎立”之势,在银联云闪付市场动作频频的发力之下,这一脉络的发展是否会符合业内预期呢?
2. 场景支付发展状况移动支付已渗透至大众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调查持续覆盖四大类的基本支付场景:个人类交易,线上消费类交易,线下消费类交易,金融类交易。调查显示,在最近三个月内,移动支付在上述四个场景的使用率分别为94%、82%、93%和30%。个人类交易主要涵盖充值、缴费、转账等,主要为支付的刚性需求,使用率保持第一。前三类基本覆盖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移动支付使用率维持在高位,其中线下消费类交易已由Q3的85%提升至本期的93%。金融类交易的移动支付使用率为30%,相较上期(21%)也有上升。
线下消费类交易的高频特征明显,交易笔数占比已接近整体交易量的半数。分别以交易金额占比和笔数占比来衡量具体应用场景对移动支付整体市场的重要性,交易金额更具有商业属性和财务意义,而交易笔数反映了支付行为的发生频率、是用户黏性的表征。以交易金额计,发生在个人类交易、线上消费类交易、线下消费类交易、金融类交易四个场景的移动支付占比分别为41%、20%、29%、10%,与2018年9月调查基本持平。以交易笔数计,发生在四个场景的移动支付占比分别为33%、16%、49%、2%,线下消费类交易的支付占比进一步提升。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由于移动支付已成为线下消费场景的日常支付手段,这正是培养支付习惯、提升用户黏性的高效着力点。
3. 行业竞争状况财付通和支付宝的用户规模仍有显著优势,但银联云闪付等的用户群体数量增长显著。调查显示,各支付品牌的使用率均有些上升,其中银联云闪付和京东支付更为明显,分别达到18%和15%,而上期分别为12%和10%。与财付通和支付宝相比,银联云闪付的用户规模差距还很大,但其不断加码的市场投入成效非常明显,差距正在被虽小,使得移动支付市场将形成财付通、支付宝和银联的“三足鼎立”态势的预期重新增强。
银联云闪付的支付规模也在上升,对财付通和支付宝的份额有所蚕食。调查显示,第四季度财付通和支付宝的交易金额占比合计为89%(其中,财付通为44%,支付宝为45%),而第三季度该数值为91%,环比有下降。同期,银联云闪付的交易金额占比为5%,较第三季度(3%)有提升。尽管差距仍巨大,但已在缩窄中。
凭借社交支付的无可挑战的强势地位,财付通继续占据个人类交易场景的支付优势。以交易金额和笔数计,财付通在个人类交易场景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46%和59%,而支付宝分别为44%和34%。其中,财付通用于发红包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高达77%和78%,用于转账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51%和54%,均明显领先支付宝,前者的强社交属性优势依旧明显。
网购支付仍由支付宝主导,也助其在线上消费类交易仍处领先地位,但财付通在缩小差距。本期调查在时间上覆盖“双十一”,支付宝在网购支付的领先优势依然明显,其交易金额和笔数计占比分别为59%和58%,而财付通分别为32%和33%,与上期调查相比两者在此领域的差距变化不大。然而,回顾一年前(2017年12月本项目首次执行),财付通与支付宝在网购支付的交易金额占比为26% vs. 66%、交易笔数占比为28% vs. 65%,财付通成功缩小了差距;在此期间,拼多多强势崛起和上市是腾讯系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泛娱乐与航旅产品预订领域,无论是线上休闲娱乐场景、还是游戏充值场景下的移动支付,均是财付通占优。总的来说,支付宝在网购支付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在线上消费类交易中,支付宝与财付通各有优势,支付宝的交易金额和笔数份额分别为46%和43%,财付通分别为42%和46%,与2018年9月调查相比,财付通在笔数上已赶上支付宝。
财付通仍然领跑线下消费,并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而银联云闪付增长明显。对移动支付玩家而言,线下支付场景的争夺是一场卡位战、而且具有持久性,不但需要以自身渠道资源来构建壁垒(譬如腾讯阵营的沃尔玛、永辉、家乐福,阿里阵营的大润发、新华都、银泰和盒马鲜生),也需要与数量众多的大中小型商户合纵连横建立联盟。调查显示,财付通在线下支付场景的交易金额和笔数占比分别为49%和54%,并维持了对支付宝(占比分别为41%和39%)的领先优势。线下消费类场景是银联云闪付近期发力较猛的领域,已取得约5%的移动支付交易份额,较上期(约3%)增长明显。细化到调查覆盖的大部分线下场景,财付通均处在领先地位,总的来说,新零售和智慧交通是移动支付玩家这些年在线下支付场景角力的主战场,微信支付上线12306、大范围开通公交地铁乘车码,以及银联云闪付很早就霸位广州地铁系统推行NFC支付,均是积极应战的举措。线下角力还有很多待开发的场景,空间仍然很大。
金融科技作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立足于新理念、新政策,三者汇聚成的澎湃合力将重塑中国金融产业新生态。届时,智库研究院还将发布《2019开放银行发展研究报告》,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
2019年6月14日,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zhineng.aiisen.com/post/ad/id/792
版权声明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