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歌颂纺织女工的红色年代,或许没有人会设想制衣这种“精细活儿”会有机器来代替;在曾经几亿件衬衣的利润才能换一架大型客机的日子里,更多的人只会坐在缝纫机前,默默工作。
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下,大至汽车,小到手机和数码产品,其产线都已经有机器人的身影。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器人却无法适应服装的生产——由于布料柔软,延展性强,机器如何实现面料分层与抓取,如何在推移固位时避免拉扯形变,如何在裁割车缝时实现精准定位等,成为全球纺织业和自动化行业的共同难题。
然而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正在被逐一攻克。
由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Soft Wear Automation开发的纺织机器人Sewbot,可以将整个服装制造过程完全交给自动化。这款机器人不需要人力干预,生产T恤的效率高达22秒一件。
Soft Wear Automation在产线上布置了很多滚轮,通过控制滚轮的转动方向来达到快速而平稳的传输布料的效果,并配有了四轴机械臂和真空吸盘,这可以将布料平整的抓起,放到需要的位置。Sewbot机器人配备了高精度的图像识别系统,每秒可以捕捉1000多帧图像,然后通过算法侦测分析每一帧图像,精准的找到布料上走线的位置。此外,该公司还开发了专用的机器人操纵器,它可以模拟缝纫机操作者工作。这些操作器是用精准线性致动器控制的,可以引导布料精准穿过缝纫机,精准度达到亚毫米等级,并能防止材料扭曲。
如果你认为这款机器人只能生产衣服那就大错特错了,沃尔玛已投资200万美元将其作为自动生产牛仔裤方案的一部分。阿迪达斯、阿玛尼、锐步等大品牌的供应商——天源服装有限公司,2018年初在美国阿肯色州开设了一家投资2000万美元的工厂,也宣布引进该机器人。
当然,纺织机器人并非国外的“专利”。来自广东佛山的溢达制衣厂,针对各个工序自行研制开发了25种自动化设备。如今在这家企业,做一件梭织衬衫全部52道工序,有65%出自这些“缝纫机器人”之手。
在该公司2楼的自动化制衣梭织车缝车间里,一条由机械手、电子眼等各种部件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拉筒、修剪颈窝、压烫粘朴、开钮门四道工序连成一体,在电脑程序指挥下精准运作,完成一件衬衫的左前幅仅需不到30秒。
制鞋业也已加入“自动化大军”美国知名鞋厂Keen与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司House of Design合作,用两只机械手臂为旗下品牌Uneek打造出世上最小的鞋工厂“Uneekbot Factory Store”,能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打造定制化凉鞋,一双只耗时30分钟。
当“工厂”启动时,两只机械手臂会协同作业,打造定制化的Uneek凉鞋,自动选择颜色正确的细绳并开始穿针引线;事实上,在最快速度的设置下,机器人只要短短6分钟就能完成一双鞋,约是人手速度的两倍,再将完成的鞋子交由员工检查,并完成最后几个步骤,为这双鞋的制作划下句点。
无独有偶,知名运动品牌耐克也在生产中引入了机器人。由该公司投资的一家名为Grabit的初创公司,向耐克制鞋工厂提供了数台鞋面组装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工作速度是工人的20倍。
Grabit公司的制鞋机器人可以跟工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软件先确定如何将制作鞋面的材料叠起来,然后让灯光照亮玻璃桌面的某些部分,指示工人把材料放到这些位置。接着,一个被静电吸附面板覆盖的平台降下来,吸住这些材料,并将其转移到部分完工的鞋子上方,关掉电极的电源,把鞋面材料放到合适的位置,最后把所有材料送进热压机。工人整理鞋面材料耗时10到20分钟,而Grabit的机器人只需50到70秒钟就能完成同样的工作。
自动化是否适合服饰行业?近年来,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服饰行业在东南亚与南亚国家创造了大批工作机遇,拥有大量人口且低薪的南亚国家希望人口红利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经济繁荣。世界银行估计,未来20年南亚地区每月会新增120万名劳工,20年后将增至2.4亿人。
但有观点认为,在世界彼端发展的自动化技术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冲击。以印度为例,一名纺织工人一年的收入约为1,200美元,虽然一台Sewbot成本要数十万美元,但代替人类只是时间问题,届时将损坏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以人口红利作为经济成长基础的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受到的威胁更大。印度经济学家认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破坏性比过去数次产业革命的影响更大,因为人工智能取代的不仅是一些常规的工作,人口红利也将变成人口噩梦。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机器人由于成本太高,完全无法对服饰行业的从业人员构成威胁。技术市场情报公司ABI Research的机器人、自动化和智能系统部门研究总监丹·卡拉(Dan Kara)表示,机器人价格高昂,性能平平,目前还不适宜大量应用于服饰制造。
而较为折中的看法是,至少眼下廉价劳动力比机器更有竞争优势。来自西雅图软件开发者乔纳森·佐诺(Jonathan Zornow) 说,如果你在孟加拉国,当你有一屋子的人愿意为了每天1美元的工资为你干活,你不会购买超级先进的纺织机器人。相反,他把纺织机器人视为一次机会,让制造业更贴近购物者,缩短漫长而迟钝的供应链——每件T恤平均要运输约2万英里才能抵达顾客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