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2P加速跌落神坛丨亿欧观点
[ 智能网导读 ] 远望资本合伙人程浩表示,2018年P2P开始暴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P2P创始人普遍缺乏风控意识;其二,创始人在风控模型还不成熟的时候,盲目扩大规模。 制造,P2P,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网贷,P2P理财

作者:马晓龙Amos,图片来自“Unsplash”

文丨马晓龙

编辑丨梁杰民

2020年5月9日晚,广东最大的号称千亿规模的P2P理财平台之一小牛在线突然公布“平台网贷业务良性退出公告”。于2013年6月正式上线运营的小牛在线,累计成交超过1171亿元,累计注册人数超过607万人,被正式结束生涯。

5月13日,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区发布警情通报称,华夏信财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查处,华夏信财法定代表人李某、财务总监王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截至2020年5月初,华夏信财累计交易金额146.18亿元,涉及出借人逾15万人。

 5月14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掌众被警方上门调查,数十人被带走。作为现金贷领域的大玩家,2017年月放贷高达93亿元。

 短短一周之内,数家百亿、千亿规模的P2P网贷平台轰然倒塌,相继宣布“良性退出”或直接由警方介入调查。

P2P网贷平台从巅峰时期的多达几千家,到目前仅有百余家在正常运行,可以说是互联网史上最大的鸡毛。那么,P2P到底有没有错?又是如何跌落神坛的呢?

8年,P2P走向巅峰

2007年,国内P2P始祖拍拍贷正式上线。

2019年11月14日,拍拍贷发布公告称,为响应监管要求,从十月开始平台已停止发标。拍拍贷也更名为信也科技,将自己和P2P平台划清界限,创始人、联席CEO张俊更是表示“我们和P2P已经不再有什么关系了”。

短短的8年,P2P如一辆过山车一般,经历了冲顶最高处的疯狂,并在顶点短暂的停留。

其实,在中国影响力深远的P2P,却是一个舶来品。

2005年,英国创立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

2006年,Prosper在美国上线,标志着美国网贷业的开始;同年,Lending Club诞生,后者是美国现今最大的P2P平台。

2007年,中国正式启动P2P,很多敢于冒险的互联网投资者认识了P2P网络借贷的模式后,纷纷涌入这个赛道。但P2P毕竟属于新鲜事物,国内大规模的P2P市场是在2011年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智能网认为,促成中国P2P借贷市场的繁荣,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中国金融市场一直有“大银行”的说法,银行占主体地位,而其中又以国有银行为主导,贷款主要倾向于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为国家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80%以上的就业,以及90%以上的新增企业和新增就业(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却在贷款中遇到很多困难。

其次,散户投资者盲目追求高额回报率。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可供投资者投资的金融工具有限,存款、国债、基金虽然安全,但是收益率较低;股票、期货等衍生工具收益率虽然较高,但是风险同样较高,并且有一定的准入门槛。而P2P给投资者营造出的形象是“高收益、低风险”,自然受到追捧。

再者,中国的银行业受到严格监管。存款保证金制度、贷款审批制度极大的降低了资金出借方的风险,银行也成为国内民众最信赖的金融机构,即便其倒逼也不用担心,会有国家兜底。反观P2P行业,监管几乎为零,导致P2P在中国野蛮生长。

此外,P2P平台出于逐利的目的,商业模式逐渐扭曲。国外P2P平台充当的是信息中介的身份,提供直接金融服务,给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撮合交易,从中抽取佣金,挣得虽少,但不承担风险。

P2P刚进入中国时,也充当的是信息中介。但是行业缺乏监管措施,行业自律又不到位,导致P2P平台开始“出轨”,逐步靠近银行,提供间接金融服务,以此获取更大的收益。

没有银行的风控措施,也没有银行业的监管体系,却做着和银行类似的间接金融,吸收公众存款,自身决定贷款对象,更有以圈钱为目的的投资者虚构高利率标的。

2013年起,国内各大银行开始收缩个人信贷,P2P网络平台获得了发展机遇。2014年,国家甚至表明了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态度。

2015年是国内P2P的巅峰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巅峰时期全国出现的P2P公司超过了8000家。

但此番光景并没有持续太久。

5年,P2P加速消亡

据花旗银行发布的《数字化颠覆——金融技术如何迫使传统银行到达临界点》报告,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客户数量已追平传统银行,突破了金融变革的临界点。

P2P,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一边是新晋者不断涌入,另一边是恶性事件频发,平台倒闭、破产、跑路、退出开始集中出现。

是时候对P2P进行行业整顿了。

2016年8月,银监会就《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也意味着P2P网贷行业首部业务规范政策正式面世。

有三方面内容值得关注:

首先,P2P有了自身的监管机构——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的金融监管部门,并实施备案审核的准入制度。

其次,《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络接待机构的定为,并规定了资金银行存管的要求。

此外,网贷行业被纳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并成立“网贷”专业委员会,使得网络借贷机构有了自己的行业自律组织。

曾经无法无天、违规甚至违法的的校园贷、套路贷、714高射炮、砍头息、暴力催收等开始有所顾虑了。

2017年是网贷行业“合规规范年”,各类重磅监管文件密集出台,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共有15个,平均每个月都有相关政策发出。

2017年2月和8月银监会分别下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标志着网贷行业银行存管、备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规政策悉数落地,并与2016年11月下发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和《暂行办法》共同组成网贷行业“1+3”制度体系。

“1+3”制度体系正式形成,进一步明确网贷行业规则,有效防范网贷风险,真正做到监管有法可依、行业有章可循。自此,网贷行业已经强监管的发展阶段。

2018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对互联网金融不当债务催收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同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其核心原则就是统一监管标准,充分披露信息,防范风险。

2018年6月19日,号称800亿成交规模的投资理财平台唐小僧案件已经立案。据唐小僧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31日,唐小僧的借贷余额为9.3亿余元,成交量累计超过百亿元。

自此,网络借贷平台开始相继倒下。

远望资本合伙人程浩表示,2018年P2P开始暴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P2P创始人大多互联网背景出身,相比传统金融从业者,普遍缺乏风控意识;其二,创始人在风控模型还不成熟的时候,盲目扩大规模,为了获取新一轮的融资,延续企业的寿命,用新钱补旧钱。

2019年1月,监管层出台《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定下P2P网贷行业以机构退出为主要方向,除部分严格合规的在营机构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

业界普遍认为,《意见》的出台,拉开了网贷行业“转型清退”的大幕。摆在P2P网贷平台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不选择清退,要不选择向持牌小贷或助贷等机构转型。

2020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答记者问时表示,P2P的风险大幅压降,目前实际运营的网贷机构数量比三年前已经减少了近90%。据中国新闻周刊数据,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实际在运营网络借贷机构139家,相比2019年底248家下降44%,P2P正加速消亡。

2020年4月,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互联网金融和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按照国务院金融委的总体要求和两个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争取2020年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任务。

不变则亡,留个P2P“善后”的日子不多了。

经过一年多的大力整顿,现如今依旧开展P2P业务的网贷平台都是有些能耐的。但是在监管层全面取缔的高压下,现存P2P网贷平台还能存活多久?

在此背景下,多家头部P2P平台已经开始另谋他路了。

2019年下半年,陆金所退出P2P业务,要知道,这对于曾经以网贷起家的互联网金融巨头来说,是割肉,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平安集团剥离网贷业务,获批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持牌合规经营之路;拍拍贷更名信也科技,瞄准金融科技,2019年全年总营收达59.63亿元,较2018年的45.44亿元增长31.2%;全年净利润为23.75亿元,较2018年的24.70亿元减少3.8%,已成功完成平台资金来源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转变为全部通过机构资金提供的战略转型。

对于还没有找到出路的存量网贷平台,日子更不好过,被取缔只是时间问题。

牵连实体业

P2P燃起的火甚至烧到了实体业。

2020年5月11日,全时便利店发布通知,因经营战略调整,将于5月20日0时,将正式关闭北京所有门店,期间期间所有商品6到7折促销(不含香烟),现有货品清空后不会再补货。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 2020年4月,全时的负责人还在展望未来,并表示在开发方面,会保持门店数量稳步上升。

2019年2月22日,全时通过"解体分拆"的方式结束品牌运营,当时门店数量超过7-Eleven,成为北京网点最多的连锁店机构。时隔一年有余,全时便为何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

智能网商业分析员黄志磊认为,全时因为前控制方复华控股牵涉到了海象理财兑付危机中,遭遇P2P暴雷,陷入资金危机。使得原本运营成本就高企的便利店,更是雪上加霜。

除了全时,北京邻家便利店也因为股东P2P爆雷事件而倒闭。

不知道还有多少实体业沾染了P2P,留下了潜在隐患。

不只是中国

P2P网贷平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发端于英美,却在中国拥有一段空前繁盛的历史,然后迅速走向消亡,值得我们反思。

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成果,在消费金融还没有出现、银行信用卡尚未盛行的阶段,有效缓解了个人资金紧张的状况,提升了资金流转效率,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从业者对于新兴事物认识不到位,盲目追求收益而忽略风险,加之行业自律性较差,缺乏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措施,使得P2P偏离正常轨道。

作为P2P最先出现的地方,英美两国即便拥有较强的行业自律,完善的商业模式和有效的监管,也面临着大不如前的现状。

2020年2月19日,美国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发布2019年财报。财报显示,Lending Club已签署最终协议,将以1.8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在线银行Radius Bancorp。

无独有偶,英国的Zopa目前正在积极进行融资,争取达到申请完整银行执照所需的资金门槛要求,实现从P2P借贷平台向数字银行的转变。

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洪偌馨认为,P2P网贷平台收购银行的行为无异于变相承认,如果没有银行牌照的注入,单纯以P2P模式运营难以维持商业的可持续性。

从全球P2P行业现状来看,机构选择持牌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2020年初,由小米发起设立的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和由光大银行发起设立的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在1月相继获得银保监会批复。这是继2017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最密集的时段。

消费金融领域的批复开闸,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给了P2P平台转型更多的机会。

尾声

2020年5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从互联网贷款的额度及流向、风险体系管理、合作机构管理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

规定了互联网贷款应当遵循小额、短期、高效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业界认为,这将意味着“正规军”商业银行将主导网贷业务,而其他平台或将必须全面出清。

对于整个借贷行业来说,是利好;但对于P2P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坏消息了,冬天真的来了,冬天过后,没有春天。

本文来源于智能网,原创文章,作者:马晓龙Amos。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