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赛文交通网”,作者拾元。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近年来,市场对汽车电子标识的关注热度一直未曾衰退。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汽车电子标识产业从技术摸索到部分城市试点,再到国标出台实施,已经经历了8年多的时间。
赛文交通网了解,近日武汉汽车电子标识项目前期报价从2000万到5000万不等,可见目前市场在面对电子标识发展几乎停滞的情况下,企业策略各不相同。
没有进入蓝海,就先进入红海2019年2月13日,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武汉市汽车电子标识试点工程”项目,中标额为2578.7231万元。该项目是华中地区首个省会级汽车电子标识应用。
“武汉市汽车电子标识试点工程”主要是利用汽车电子标识技术,开展军运会场馆出入口管理、军运会保障线路通勤管理、电子通行证管理、重点监管车辆管理、特定车辆优先控制、电子标识信息管理与统计分析、路径推断、二维码稽查、设备管理、与交管业务系统对接、汽车电子标识发行和密钥管理系统及中心平台调试等示范应用工作,保障第七届军运会项目的成功举行。
据赛文交通网了解,前期参与该项目竞标的企业就有11家,包括高新兴、易华录、大华、科达、航天信息等企业,11家企业中报价最高为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的4840.4125万元,最低价为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2022.5818万元。最终高新兴以2578.7231万元夺标。
武汉项目报价从2022多万到4840多万不等,可见市场在面对电子标识发展几乎停滞的情况下,企业策略各不相同。
“这个市场没有进入蓝海,就先进入了红海。”一位专注于RFID研究近十年的专业人士告诉赛文交通网。
对此高新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耀东表示:高价阻碍行业发展,低价致使行业不良发展,价格合理,行业才能正常发展。武汉项目,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上,报价要看项目整体价格,不能只看里面的单品报价,毕竟单价包含着很多企业商业策略的问题,每家企业策略不同而已。
表面上来看,似乎是这个行业项目太少,好不容易出个项目,大家都杀进来,冲低价,拉低了项目整体价格。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机会来了,不管怎么样,肯定会拼尽全力,获取项目,通过技术能力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优质服务。
说到底还是看最终谁的成本控制的好,谁就能赢。就像传统的交通领域一样,比如OBU和CPC卡,在市场成熟起来后,最后都是拼成本。因为行业本身具备技术和商务壁垒很困难,最后参与的企业多了,就是拼技术实力、拼成本控制、拼服务。
电子车牌为什么推广缓慢?“汽车电子标识的推广速度比我们业内预期的要慢很多。”相信这句话说出了不少从业者的心声。
我们知道2017年12月,机动车电子标识六项标准出台,并于2018年7月正式实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行业是从2018年7月才算真正开始,之前几年都是技术验证和试点尝试,以及标准演进的过程。目前,汽车电子标识行业才算是真正走向正轨,进入市场。
电子车牌为什么推广缓慢?市场有一种声音表示:不能作为执法或者收费手段是电子车牌在交通领域推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暂时不评论此说法是否合理。
在我认为,最根本原因还是政策上。虽然国标已经通过,但并没有立法强制执行,当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全部车辆都安装应用时,电子车牌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届时才是这个产业大爆发之际,仅靠商业化推广,发展速度必然不尽人意。
提到收费,我们不得不说ETC。早在2018年,关于“电子车牌取代ETC”的讨论,一度引出ETC龙头企业们出来发声维护,相比ETC,电子车牌虽属后辈,但其优势十分明显。
电子车牌与ETC不同点
来源:赛文交通网
汽车电子标识虽然具有唯一性、无源超高频、信息丰富、可读可写、信息传输量小、安全性能高、标准统一、一卡多用等优势,但也有其自身不足。相比ETC,它没有成熟的千万级客户群体和满足用户的实用价值。
2019年,电子车牌市场有哪些期待?立足当下,从现阶段电子车牌发展情况来分析,行业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两个工作。
第一,是市场层面。产业的社会化应用,要尽快在项目中做出社会化应用的效果,获得行业的充分认可,以市场力量推动行业快速前进。
第二,是技术层面。解决全网的部署,系统的采集识读成功率问题。据了解目前市场只有高新兴智联有过全城全覆盖应用经验。
过去几年各个城市都是以试点形式建设,局部车辆局部采集试点。而汽车电子标识系统,最大价值在于城市车辆全覆盖安装电子标识后,产生真正的城市交通大数据,支撑交通的预测、研判分析、决策等等。预计在2019年,我国多地将会推广安装电子车牌,推广电子车牌的应用,以提升智能交通管理的水平。
另外,今年试点转商用后,随着市场更多有运营能力的力量加入,相信会很快展现出电子车牌在涉车服务、汽车后市场的应用实战,从而发出更大规模的市场驱动力,致使行业走向良性发展状态。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