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苏宁急了
[ 智能网导读 ] 2019年上半年,一向求稳的苏宁,迫切了起来。半年时间里,收购万达百货、买入家乐福、剥离苏宁小店的背后原因,无非是外敌的进一步压迫加上自身财报堪忧,急需放手一搏,改变尴尬的现状。 商超百货,苏宁,阿里,京东,淘宝,拼多多 图片来自“123RF”

作为市场中的“老大哥”,苏宁一直以沉稳、踏实的形象示人,近来却变得“浮躁”了。

在互联网领域,慢了一步的苏宁始终赶不上潮流,一说到线上购物平台,人们的脑子里面最先跳出来的是京东、淘宝、拼多多,苏宁易购长期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反观线下,在线下开店和资本运作上苏宁是个高手,这几年苏宁广场、苏宁小店、苏宁超市遍地开花,今年苏宁先后收购万达百货及家乐福中国,又将苏宁小店完全剥离。

2019年上半年,一向求稳的苏宁,迫切了起来。半年时间里,收购万达百货、买入家乐福、剥离苏宁小店的背后原因,无非是外敌的进一步压迫加上自身财报堪忧,急需放手一搏,改变尴尬的现状。

收购万达百货

2019年新春团拜会上,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宣布:“苏宁易购正式收购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并强调此次收购的资产只是万达百货,并未涉及万达商业旗下包括万达广场在内的其他资源。”苏宁大举收购万达百货,引起行业内人士议论纷纷。

万达百货创立于2007年,是万达广场的衍生业态,与万达影城、其他娱乐餐饮构建了万达广场的零售生态。万达百货作为万达广场的组成部分丰富了用户的游玩体验,同时依托万达广场的人流量实现业绩和人气的攀升。鼎盛时期的万达百货在全国门店总数达到110个,可惜伴近年来百货行业不景气,多家百货品牌亏损、关停,万达百货也跌落神坛。

苏宁接手万达百货之后,对外公布的消息:苏宁下一步将整合易购百货、万达百货、苏宁广场报货类目的资源,打造行业领先的百货供应链体系。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大范围普及所带来的用户增长以及流量红利正逐渐萎缩,线上生存空间、流量红利的“天花板”开始显现。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国内网购增速的放缓仍将以每年下降8-10 个百分点的趋势延续,线上市场饱和且格局已定,苏宁而言唯有变革才有出路。

另一方面,苏宁线下投资经验丰富,早在收购万达百货之前,苏宁就频频接触线下地产巨头。从2017年起,苏宁陆续与碧桂园、恒大、融创、绿城等地产巨头洽谈合作,为了巩固线下巨头的地位,这两年更是入股和收购了不少企业。

外界把苏宁强势“买买买”大规模掠地的原因,归咎于其全场景智慧零售生态系统的构建。正主苏宁易购也表示:收购万达百货后,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对百货行业的整体数字化改造。

自“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以来,构建零售业的全渠道生态格局便成了百货巨头实现自我飞跃的途径。近年来,也有不少百货巨头尝试运用“新零售”模式来启动消费购物体验的升级,推进消费购物方式的变革,但成效并不尽如人意。

在线下百货业态衰退之际,苏宁收购万达百货后,抗住环境压力解决管理和商品经营难题,保持持续盈利将一个不小的难题。

在零售行业,万达百货供应链建设成熟且口碑好,苏宁收购万达百货能加快自身线下零售的发展速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万达百货的37家门店对于苏宁来说,管理的难度一点儿也不小,智慧零售的尝试,能否将其融入苏宁体系还是个问题。

总而言之,此次收购万达百货可以弥补百货板块上的欠缺,进一步推进商品供应链变革。而且,在线上长期强攻不下的情况下,苏宁通过智慧零售数字化改造,将线上场景与万达百货线下流量进行有效连接,可以最大程度实现百货业态线下流量的转化。王健林甩卖资产、张近东扩大版图,各有所需……

买入家乐福中国

家乐福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零售集团,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同时拥有约3000万会员。现今,富甲一方的家乐福中国即使在国内没落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于资本而言依旧是一个香饽饽。

6月23日,家乐福中国归宿尘埃落定,在腾讯、永辉、苏宁三者之间,家乐福中国最终选择了苏宁。而这也是苏宁易购在年初收购万达百货之后,再次买入线下优质零售资源。

近年来中国零售市场整体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家电、服饰等个别垂直领域增速减缓甚至停滞。网络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38.1万亿元,增长9%,而电器零售领域经过十年高速增长接近饱和,以往的人口红利消失殆尽。

因而,背负电器基因的苏宁急需摆脱零售品类单一的窘境。

一来,主张“智慧零售”的苏宁不满足于只做家电零售商,与急需摆脱亏损的家乐福一拍即合。苏宁买入家乐福意在扩大经营品类、完善线下渠道,同时通过输出智慧零售场景塑造能力来对家乐福中国进行数字化改造,构筑线上线下融合的超市消费场景。而客流下降、增速下滑的家乐福中国也可以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保全根本,“优雅”的退出中国市场。

二来,苏宁可以借家乐福中国来完善快消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补足快消短板。苏宁易购成立以来一直将自身定位为综合电商平台,但其家电零售商的基因根深蒂固。而在供应链建设方面,家乐福中国有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较强的本地化采购能力、完备的快消品供应链体系,完全补足了苏宁大快消的短板。

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为用户带来更场景化、更有价值的购物体验,同时加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同样的,在线上电商日趋饱和的大环境下拓展线下资源,下沉三四线城市已经成为各大综合电商的共同选择,苏宁收购在三四线城市扎根的家乐福中国成为苏宁智慧零售布局的重要一环。

对于家乐福的加入,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田睿表示:“我们很高兴家乐福中国即将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苏宁一直致力于构建全场景智慧零售生态系统,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城市到乡镇的全覆盖,为用户搭起随时可见、随时可触的智慧零售场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不得不说,苏宁把家乐福中国收入囊中,进一步丰富了苏宁场景业态,智慧零售更稳了。但智慧零售的现实是一个新零售体系的建成,在建设过程中稍有不慎都会将所有努力毁于一旦,苏宁的小心谨慎都体现在了紧急剥离苏宁小店上。

剥离苏宁小店

虽说苏宁小店定位为社区便利店,但其更像是一个大型综合购物超市。

众所周知,苏宁小店出生的目的是为了填补苏宁智慧零售线下零售的不足。2018年,苏宁小店入驻城市社区,针对不同区域用户需求扩充店内商品类型,通过线上线下智能运营,高效的物流配送,为千家万户提供了生鲜、鲜熟食、果蔬等多种品类,提高了社区生活服务。

时隔一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子公司苏宁小店股权转让完成,苏宁智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将负责苏宁小店业务的经营,公司通过子公司 Suning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imited持有苏宁小店35%的权益,苏宁小店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苏宁小店作为苏宁抢占线下资源的线下零售业务,按照苏宁的计划,要在2018年到2020年的3年内将苏宁小店的门店扩张至2万家。如今紧急剥离,无非是苏宁小店一路“高歌猛进”严重烧钱。

苏宁数据显示:通过快速的烧钱圈地扩张,苏宁小店在全国新开的店面已达800多家。而在苏宁小店越开越多的时候,亏损也越来越大,从2018年1月到7月,苏宁小店营收1.43亿元,亏损2.96亿元,债务高达6.53亿元,高额的债务引起了资本对苏宁小店扩张成效的怀疑。

新型便利店风口出现于2017年,风口来临之时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邻家、131、全时等品牌一拥而上市场一片红火。和很多行业风口一样,众多品牌的入局导致行业出现同质化严重、低质化现象,久而久之很难持久吸引消费者,苏宁小店也不例外。

随着邻家、131、全时等关门倒闭,2019年新型便利店风口接近尾声。风口消逝,但苏宁小店依旧选择疯狂扩张,这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金钱。在投入巨资的同时,苏宁小店的利润并不高,甚至还没有实现盈利。一边是飞速上涨的租金,高额的人工投入,另一边是盈利无望,入不敷出,苏宁小店的烧钱扩张隐藏着压垮苏宁线下零售的危险。

将苏宁小店业务剥离出上市公司,正是为了防止未来苏宁小店扩张造成的亏损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虽然已将苏宁小店剥离苏宁体系,但对于苏宁小店的未来发展,苏宁方面还是十分看好,苏宁方面表示:本次交易后,苏宁小店的业务并不会受此影响,亏损和负债只是阶段性的,新增店面的培育期短,在短期内很难看到回报。

短短两个月之后,苏宁小店有了新动作。8月5日,苏宁小店公司与冯氏零售达成了关于利亚华南的股权转让协议,利亚华南旗下运营广州区域60多家OK便利店,收购完成后,苏宁小店公司100%控股特许经营OK便利店品牌的利亚华南广州全部门店。截止目前,苏宁已合计拥有苏宁小店及迪亚天天自营店面近6000家,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35000个社区、近1.2亿用户。

由此可见,苏宁小店未来势必还要继续圈地,加快步伐扩张门店,以期形成持续高频的用户流量。也就是说,在新型便利店竞争日益白热化的阶段,苏宁小店的亏损和负债将会持续扩大。

内有,差强人意的财报

苏宁线下门店遍地开花,财报却透露出隐忧。近期,苏宁易购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快报显示,上半年苏宁易购营业收入为1346.18亿元,同比增长21.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9亿元,同比下滑64.37%。

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苏宁易购方面解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73亿元、21.39亿元,由于去年同期公司出售了部分阿里巴巴股份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6.01亿元,受此影响,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66.74%、64.37%。

从整体上看,这份财报平平无奇,甚至感觉差强人意。

在线下运营费用方面,相较于2018年同期,苏宁易购的运营费用上升,主要是线下扩张带来租赁费用率上升。据悉,截至6月底,苏宁易购拥有各类自营及加盟店面7503家;且以苏宁小店和苏宁易购零售云店为代表的业态持续扩张,截至6月底苏宁小店及迪亚天天自营店面合计5368家,苏宁易购零售云店面总数5108家。

相较于线下业务,苏宁易购的线上业务增长迅速,这也是除了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快速实现其全场景、全品类的零售布局之外的财报的亮点。

财报显示:2019 年上半年实现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为1121.5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26.98%。其中自营商品销售规模796.9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25.6%;开放平台商品交易规模324.5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30.5%。截至6月底,苏宁易购零售体系注册会员数量达4.42亿,2019年6月苏宁易购移动端订单数量占线上整体比例达到92.54%。

苏宁净利润下滑与其大肆扩张零售业务规模联系紧密。从苏宁小店、收购家乐福、买入万达百货等操作来看,苏宁智慧零售的第一步是实现零售规模上的碾压,通过夯实自身线下实力,为后续线上线下零售的融合做准备,而准备的过程苏宁选择了最快的筹备方式“花钱”,将自己缺的、需要的,一一买入再进行“苏宁式改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我国新零售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89.4亿元,以目前新零售发展的步伐来看,预测2022年我国新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5%,未来发展潜力无限。新零售发展前景潜力无限,但市场强者林立,疯狂买入的苏宁后续能“回本”吗?

外有,阿里、京东两大压力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五新”理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对于新零售,他说:“未来没有电商,只有新零售”。三年后的今天,“新零售”成为我国零售行业的一股热潮,不同的叫法、不同的打法,目标却是一致的。

在线上电商用户增长乏力之时,阿里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京东立起了“无界零售”大旗,苏宁“智慧零售”紧随其后。在线上,阿里巴巴依托淘宝和天猫加速了流量的收割;京东则与腾讯等诸多流量巨头合作扩大了流量池。

阿里巴巴在新零售上的动作十分迅速,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后,立即成立“五新”执行委员会,全面负责新零售的执行落地。在线上,阿里巴巴的流量来源是以淘宝和天猫为主的核心电商业务,而在阿里巴巴的新零售计划中,天猫、淘宝是品牌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

京东通过“京X计划”打开了线上流量入口,通过与腾讯、今日头条、百度、360等多家头部媒体的深入合作,几乎全方位的打通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获取信息所使用的的各种产品,通过多渠道为引流、增加用户等方面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线下,随着互联网销售的冲击,不少商超巨头纷纷折戟,互联网巨头借此势头跑马圈地。

这些年,阿里先后完成了对新世界百货、联华超市、居然之家等传统零售业态的入股或并购,还投入约28.8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从而获得大润发的控制权。京东则先后布局京东小店、京东无人超市、7FRESH等形态。在投资方面,京东搭上了沃尔玛中国、华润万家等线下巨头。

阿里、京东双方加快线上线下整合的节奏,给刚学会“电商套路”的苏宁带来了紧迫感。

作为一家以线下电器市场为重的企业,从苏宁这几年的布局上,可以看出其蹒跚学步打通了“互联网+”,如今又奋起直追,意图实现构建智慧零售全场景的目标。

近年来,苏宁为实现智慧零售大业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而后又将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苏宁零售线下业务主要是升级店面业态;苏宁在线上仍深耕于苏宁易购,主要为消费者打造实时的、智能的用户体验。在智慧零售的构建过程中,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必须的一环,818购物节便成了苏宁秀线下资源、线上技术、线上线下服务,展现实力的最佳机会。

然而,面对京东、阿里两座大山,苏宁的发展还是太慢了,慢在线上电商渠道组建得太晚,也慢在线下零售商品品类的单一。

中国零售业在互联网浪潮助力下快速发展了十年,期间涌出多种业态,也抚育了众多零售业独角兽。在此发展过程中,阿里、京东等企业凭借着各自的优势占领了中国零售市场的大半江山,眼见份额日渐减少,苏宁只能快速拿下万达百货与家乐福中国,以此弥补先天的不足。

不得不说,阿里、京东等对手发展得太快,逼得太紧,苏宁乱了步伐。

2019年是零售科技应用落地和品牌创新爆发的一年。一方面,零售商正在加速与新技术融合,深耕后端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在前端体验上也增强了线上线下融合和交互感;另一方面覆盖垂直人群的大量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并且借助下沉市场、出海、内容电商、全域营销等模式突围。

基于此,今年的GIIS零售创新峰会,将紧扣“新科技”“新潮流”两大热点,以“潮流邂逅科技”为主题,围绕零售领域:科技和数字化创新、时尚浪潮、零售投资趋势、品牌营销、孵化品牌、电子烟、新流量入口、折扣零售、老字号与新国潮、食品创业机会等十大话题,邀请头部企业进行深入探讨,谱写零售产业的“冰与火之歌”。

时间:2019年9月20日 9:00-17:30

地店:北京市朝阳区富力万丽酒店三层

报名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55

潮流邂逅科技.jpeg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蛇眼财经;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智能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智能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