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谣言背后:四家边缘车企的危机
[ 智能网导读 ] 三天内,一则网络信息引起了轩然大波,四家车企陷入破产传闻。2019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寒冬更寒,也因此诞生各种“谣言”。无论是否濒临破产,这四家车企的处境都尤为艰难。 交通 道路,华泰汽车,众泰汽车,猎豹汽车,力帆汽车,破产 图片来自“Unsplash”

作者丨曾乐

编辑丨张嫣

危机之下,“谣言”四起。

3天内,一则网络信息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看起来像是内部邮件的截图里写着:“据媒体公开报道: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四家车企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预计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受此影响,银行要求对存量客户涉及上述四家车企上下游产业链,应该详细了解其受影响情况,并根据受影响程度及时制定风险缓释方案。”

这张图片里,联系人邮箱后缀为“pingan.com.cn”。智能网汽车遂多次拨打该公告中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可以很明确地说,这是假的,我们将保持法律诉讼行为。”众泰汽车工作人员在对智能网汽车的回应中如是表示。随后,众泰汽车发布了官方声明予以否认。此外,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猎豹汽车、力帆汽车均对此传闻予以否认。

但有点微妙的是平安银行的回应。

在接受搜狐财经的采访时,平安银行方面则表示:“平安银行相关部门及时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及行业、企业经营变化等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存量客户进行风险排查,属于常规风险管理动作。”这似乎是对网传图片的“印证”。

2019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寒冬更寒,也因此诞生各种“谣言”。无论是否濒临破产,这四家车企的处境都尤为艰难。

01 危机之下的边缘车企

每况愈下的业绩已经让上述几家车企危机四伏,而销量腰斩、亏损、欠薪、停产则是四家企业的“主旋律”。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猎豹汽车年销量达到12.5万辆;2018年,猎豹汽车全年销量为7.76万辆;2019年上半年,猎豹汽车销量仅为2.83万辆,同比几近腰斩。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车市整体下行的原因外,导致猎豹汽车销量大幅走低的主要因素是其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及营销不到位。

此前,有猎豹汽车员工向媒体透露,“不少猎豹汽车一线员工实际上已处于停工状态”。对此,猎豹汽车方面回应称,“全面停产的消息不实”。

不仅如此,猎豹汽车还被曝出裁员、被法院查封银行存款等问题。

最新消息显示,华泰汽车持有曙光股份股权再遭冻结,有息负债超290亿元。

10月9日晚,上市公司曙光股份公告表示,公司获悉大股东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汽车”)持有的曙光股份股权全部被司法冻结,冻结期限为3年。

2017年,华泰汽车成为曙光股份大股东。随后,却并未如愿实现华泰整体上市。

2019年8月20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发现华泰汽车名下的所有银行存款加起来仅为132239元,再没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此外,华泰汽车绝大部分子公司股权已全部用于融资质押,它持有的上市公司曙光股份的股份已全部被冻结,华泰汽车和数家子公司一道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目前,华泰仅有两大系列汽车,包括圣达菲和路盛,及对应的新能源产品。数据显示,2018年,华泰汽车全年累计销量为12.07万辆,同比下滑9%,仅完成全年目标20万辆的60.4%。此外,华泰汽车2018年亏损16亿元,截至年末的负债合计375.66亿元。2019年,华泰汽车销量持续下跌,三大生产基地被曝均已停产,此外还拖欠员工薪酬。

早在2010年,华泰汽车还出现了数据造假的情况。当时,华泰汽车向中汽协上报的销量数据为81435辆,同比净增30560辆。但华泰汽车全年的实际上牌数量仅为15950辆,因为严重虚报,2011年,中汽协曾一度在《产销快讯》当中将华泰汽车的销量显示为0。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生产企业,力帆汽车的业绩情况也不乐观。

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力帆股份营业收入51.78亿元,同比下滑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5亿元,同比下滑859.98%;扣非净利润为负9.2亿元,同比下滑931.72%。去年同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1亿元。

谈及业绩下滑的原因,力帆股份主要认为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公司产销,造成其产销量大幅下降,毛利额减少;其次,因融资环境困难,公司资金紧张,为维持生产经营、维护公司信用,公司积极多渠道融资,造成融资成本增加,亏损额度增加;最后,公司乘用车基地搬迁影响生产计划和部分设备的可使用度降低,造成资产减值。

销量方面,力帆股份产销报告显示,2019年7月,传统乘用车生产仅34辆,同比下降99.58%,1至7月累计生产17204辆,同比下降70.9%;2019年7月,力帆传统乘用车市场销量678辆,同比下降91.43%,1至7月累计销量21436辆,同比下降66.16%。

2019年7月,力帆股份公告显示,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累计发生的涉及诉讼(仲裁)金额达到14.23亿元。此外,力帆还被曝出遭遇经销商集体维权与大量诉讼。

众泰汽车则曾经因成功“借壳上市”而备受关注,也曾因各种“模仿”销量一路走高。

2005年,众泰汽车由铁牛集团创立,后收购江南汽车制造厂,把已经停产的江南奥拓改为众泰2008推向市场,只卖18000的价格让这款产品一炮而红,销量高达3万辆。

今年以来,众泰汽车销量和盈利均出现明显下滑。众泰汽车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众泰累计销售新车63825辆,同比下滑55.3%;上半年销售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5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9亿元,同比下降195.37%。

拥有27年历史的铁牛集团在2018年喊出了“努力在五年内实现千亿‘铁牛梦’”的豪言。在铁牛集团的主营业务中,汽车板块主要依托于旗下众泰汽车、铜峰电子两家上市公司。

此前,众泰汽车与第一大股东铁牛集团签署了一份业绩对赌协议。然而,众泰汽车仅在2016年完成盈利目标。与借壳上市时的业绩承诺相比,众泰汽车只兑现了不足一半。据媒体报道,目前,众泰汽车董事会已通过将以1.00元总价回购铁牛集团持有众泰汽车4.68亿股股份并予以注销的方案。

除了忧患的财务数据,众泰汽车还陷入其子公司君马汽车破产的传闻。2019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君马汽车内部员工曝料,君马汽车已破产,所有高管已离职,工厂也已停产。而在2019年8月,君马汽车还出现了100多家经销商集结浙江永康的众泰汽车总部维权的事件。、

截至10月10日收盘,众泰汽车股价报收3.42元,创下近一年最低收盘价,总市值69.35亿元。

2017-2019H1四家车企销量

02 自救与杯水车薪

如今,这四家企业中的三家上市公司正在资本市场上“被折磨”。受资金链、债务等因素影响,力帆股份、华泰汽车、众泰汽车的信用评级均有所调整。

2019年6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已被联合信用下调评级至AA-。据力帆股份评级报告显示,力帆股份此次被降级的原因为,公司整体债务负担重且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利润总额对非经常性损益依赖非常高。

众泰汽车母公司铁牛集团的情况也并不乐观。2019年6月,联合信用将铁牛集团及其债券的信用等级都从AA+下调至AA,并指出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大幅下降”。

2019年8月,大公国际评估资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华泰汽车资金链紧张,偿债能力大幅下降,偿还债务能力较弱,有较高违约风险,决定将华泰汽车主体信用等级调整为BB,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自今年以来,车市逐渐进入销量低迷的泥潭,汽车厂商几乎全部受到车市遇冷的冲击。它们也随之开展一系列自救。

签署信托贷款是车企常用的输血手段。

2019年9月10日,众泰汽车与山西信托签署了《信托贷款合同》。公告显示,众泰汽车向山西信托申请信托贷款,贷款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贷款期限为12个月,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此外,处置旗下资产成为车企自救的手段之一。财务吃紧、融资困难的力帆,已多次通过变卖资产从而缓解资金紧张。

力帆股份曾表示,“公司将通采取处置闲置资产、加速应收账款的催收、新增银行授信等方式获得流动资金,优先归还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0月,力帆股份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获得33.15亿元资金;2018年12月,力帆股份将其拥有汽车生产资质的力帆汽车100%股权以6.5亿元转让给新造车企业车和家。

从财报数据来看,力帆此举颇有“自救之效”。

年报显示,2018年力帆股份实现营收110.13亿元,同比下滑12.6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涨了47.95%至2.53亿元。

不过,对于危机四伏的力帆来说,出售资产所得只是杯水车薪。

在10月9日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月度形势分析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目前整体汽车市场不明朗,各方因素进一步挤压汽车消费。”

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出现自1990年来首次年度下降。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前8个月,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1%。今年再次负增长几成定局。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汽车市场明年会继续探底,后年有可能会出现复苏的信号,2021年、2022年能恢复到接近危机前的水平,到2023年才有可能冲三千万台。”

持续的车市寒冬、“烧钱”的资本游戏、新能源补贴退坡、沉重的融资压力……“活下来”成为了众多车企的一致目标。

编辑:张嫣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智能网,经智能网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